雅博网

论“人定胜天”与“科学万能”的迷思与真我回归

2025-10-30 作者:龙山  
来源:原创投稿雅博网我也要投稿

 宇宙.jpg
 

 在骄傲与谦卑之间:论“人定胜天”与“科学万能”的迷思与真我回归

 
龙山
 

在当代精神世界的图景中,两股强大的叙事占据着显要位置:其一是源远流长却又在现代科技加持下愈发骄矜的“人定胜天”论;其二则是启蒙运动后登峰造极的信念,即“科学终将揭示一切奥秘”。这两种观点,前者充满行动的意志,后者洋溢理性的自信,表面上指引着人类进步的航向。然而,当我们拨开其迷人的外表,深入审视其内核时,会发现它们共享着一个致命的逻辑悖论与人性弱点,最终可能将人类引向精神上的失衡与困境。而古老的基督教智慧,恰恰为这种困境提供了一条通往真实自由与和谐的出路。

 
 

 

一、 迷人的悖论:表面进取下的内在断裂

 
 

“人定胜天”与“科学万能”论最精妙也最脆弱之处,在于其名称本身所揭示的悖论。

 
 

• “胜天”的前提是“不胜天”:高呼“人定胜天”者,其潜台词是,目前有一个名为“天”的强大对手横亘于前,人尚未能“胜”。他们每日体验着自然的伟力(地震海啸、病毒WENYI),感受着生命的局限(疾病衰老、意外死亡),在潜意识深处,他们无比清楚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这句口号因而更像是一种面对强大对手时,为鼓舞士气而发出的战吼,其背后是对自身有限性的深刻不安与不甘。
 
• “万能”的断言正证明“当下不能”:坚信“科学终将解决一切问题”的人,其信念建立在“未来”这个虚渺的时间点上。他们承认当下科学有无数未能解释的奥秘(如意识的本质、宇宙的起源、善恶的终极根源),但却断言无限延长的未来时间足以弥补一切。这已将科学从一种“基于观察、可被证伪”的宝贵方法论,提升为一种不可证伪的、近乎宗教的信仰体系。它回避了一个关键问题:人类有限的理性,是否必然能穷尽无限复杂的实在?对未知的征服欲越强烈,反而越凸显出人类认知边界的不可逾越性。科学的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力量,但当它被奉为唯一真理路径时,便悄然滑入了另一种蒙昧——即认为所有谜题都必须且终将由人类解开。这种傲慢掩盖了更深层的困境:我们可能永远无法跳出自身的认知框架去理解终极现实。
这两种观点的持有者,在事实层面,他们的生活无时无刻不依赖于对“天”与“奥秘”的承认;但在意志和话语层面,他们却拒绝为此寻求一个超越性的解释。这是一种深刻的内在断裂:他们用对“未来”的宏大承诺,来掩盖和逃避“当下”必须直面自身有限的尴尬与骄傲。
 
二、 根源的症结:不愿承认的“承认”与无法克服的骄傲
 
那么,为何这种明显的悖论能被广泛接受?其根源在于人类自伊甸园以来最古老的诱惑:骄傲,即渴望“如神一样”(创世记3:5)。
 
“人定胜天”与“科学万能”论,本质上是同一棵骄傲之树结出的两枚不同的果实。它们共享着同一种精神内核:
 
1. 主体的置换:将“人”或其工具“理性”置于宇宙的中心,作为万物的尺度和最终希望。这实际上是将受造物提升到创造者的位格上,是一种形而上的僭越。
 
2. 关系的对立:将人与自然、奥秘的关系,预设为一种“征服者与被征服者”、“解题者与难题”的对立关系。在这种视角下,世界是我们需要去战胜的客体,而非需要我们与之和谐共处、并怀有敬意的家园。
 
3. 逃避性的承诺:通过许诺一个遥远的、完美的“未来”,来逃避在“当下”与自身的有限性和解。他们宁可相信一个由“未来超人”或“终极科学”打造的乌托邦,也不愿在此时此地,向一位有位格的、超越的造物主低头。
因此,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探索”与“进取”本身,而在于探索的动机与心态。是出于管家般的感恩、好奇与忠心,还是出于僭越者的骄傲、掌控欲与自立为王的野心?这两种心态将带来截然不同的文明路径与个体生命品质。
 
三、 智慧的出路:在谦卑降服中得享真自由
基督教信仰所提供的,并非反对探索或进取,而是为这一切活动提供一个健全的根基和方向。它要求一种更为根本、也更为困难的“承认”——不是向一个冷漠的“天”或“奥秘”低头,而是向一位有位格的、充满智慧和慈爱的“神”降服。
这种“降服”绝非软弱或消极,恰恰相反,它是基于真理的、最积极的行动,是真正智慧的起点(“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言1:7)。
 
1. 认清真相,得享安息:当我们承认“神是神,我是人”时,我们才是真正地活在现实中。我们卸下了扮演“神”这一不可能的重担,不再需要为“解决所有问题”负责。这份安息,源于将最终的主权交还给那位真正掌权者。
 
2. 重获身份,明确使命:当我们停止僭越,我们才能找回神最初赐予人的尊贵身份——按照“神的形象”所造、受托“治理这地”的管家(创世记1:26-28)。此时,我们的科学探索、技术发展、文化创造,其目的不再是为了“证明人能胜天”,而是作为忠心的管家,为了更好地认识造物主的智慧,更有效地爱护祂所托付的世界,更慈悲地服事身边的人。探索得越深,越生发惊叹与感恩,而非骄傲与自负。
 
3. 拥抱奥秘,活出和谐:信仰不消灭奥秘,而是让我们以正确的态度——敬重而非恐惧或烦躁或消极等——来面对奥秘。我们相信神的智慧高过我们的智慧,祂的意念高过我们的意念(以赛亚书55:9)。因此,那些暂时或永远超出我们理解范围的事,不再构成信仰的威胁,反而成为操练谦卑和信靠的领域。这使得我们的人格避免走向“理性万能”的狂傲或“不可知”的虚无,从而趋于健全、和谐与稳定。
 
 

结语

 
“人定胜天”与“科学万能”的迷思,如同试图抓住自己头发离开地面的努力,虽充满激情,却注定徒劳。它们折射出人类不甘受限的崇高渴望,却因骄傲而选错了方向。
真正的出路,在于一场勇敢的“归回”与“降服”——不是向盲目的命运低头,而是向生命的源头、爱的本体归回。这不是思维的终结,而是理性在光中的更新;不是行动的止步,而是行动在爱中的校准。当我们谦卑下来,承认我们是一艘需要港口和航道的船时,我们才能结束在岸上的空转,真正开启在真理与恩典的海洋中波澜壮阔的航行,最终抵达那人性真正健全、丰盛与和谐的彼岸。
 
特别声明: 
 
本文所述观点仅为对信仰与爱之关系的思考,不代表任何宗教机构立场。所有关于信仰的探讨,都应以尊重个体选择、促进心灵自由为前提。笔者坚信真正的灵性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与爱的实践,而非外在规条的强制。愿每个寻求真理的灵魂,都能在自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光。 
 
本文所阐述的核心论证,首先源于笔者在灵修祷告中,受圣灵光照所得的领受与确信。其思想脉络与逻辑框架,完全出自个人长期的思考与寻求。在成文过程中,为求更清晰地表达这一领受,笔者在祷告中进行了文字上的整理与组织,并借鉴了通用的写作辅助工具。文章的全部观点与最终定稿均出自笔者本人,并经过恳切的祷告确认。
 
笔者深知,一切真理的亮光皆源自上帝。若此文内容能给信徒带来任何启迪,愿所有的颂赞都全然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神。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