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牛述光牧师生平

2025-10-05 作者:佚 名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ea2f41585050b3670d7e9f172a27d912.jpg

  牛述光牧师生平

  (1915—2003)

  一、早年成长与求学(1915—1940)

  约1915年,牛述光出生于辽宁省锦州市锦县(今凌海市)板石沟公社大牛屯村。父亲早逝,母亲靠缝补洗衣抚养他与兄长牛旭武(1907—1989)。

  受兄长牛旭武影响接触信仰,被送至锦州教会中学就读,与神学家、改革宗翻译家赵中辉为同学。

  1936年,考入山东滕县著名的华北神学院,就读期间与谢模善为同窗。

  1940年,毕业于华北神学院,本该留校任教,因宣教在沈阳被请往黑龙江勃利县倭肯镇教会牧养,开启五年服侍生涯。

  二、倭肯教会复兴与天津牧会(1940—1948)

  1940—1945年,在倭肯镇带领信徒经历灵性复兴,组织百人布道团,按手差遣鄂万良等传道人。期间在天津结婚。1945年有异象提示“逼 -/迫临近”,于倭肯光复时和妻子、女儿迁居天津牧会。后在天津南开区教会被按立为牧师。在20世纪40-50年代,他已经是中国教会一位很有名气的人了。

  三、神学教育生涯与著作(1948—1959)

  1948—1952年,由兄长推荐赴杭州中国神学院任教,院长为伯特利布道团团长、宋尚节的同工计志文,同事包括徐思学教务长、韩彼得等。学生涵盖李天恩(慕圣)、后来成为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长的汪维藩、赞美诗134首《今到主殿歌》的作者,后来成为杭州市两会领导的张灵光和赞美诗153首《夕阳西沉歌》的作者黄文君等日后知名牧者。他也曾一度是院长,并任杭州敬一堂牧师。

  1952年,华东区神学院合并潮中,因被视为"思想落后",未被纳入金陵协和神学院师资,转至天津圣经神学院任教至1959年,学生有天津的杨圣光、陈克威、包头的孙席珍、锦州的姚马可、高永丽、唐山的项书田、王若钊、邯郸的陈志临等。期间也在天津牧会。

  1954年,出版《新约全书释义》(后由香港晨星出版社以"蒙爱肢体"笔名再版四次),成为华人教会经典释经著作。另著《新约隐藏珍宝》。

  四、信仰波折与学术探索(1959—1987)

  20世纪50年代末,因信仰入 y u,狱中研读马列著作并撰写大量笔记,在信仰上经历了软弱,甚至跌倒。

  20世纪60—70年代,在狱中继续学英文和希腊文,出 y u后于天津塑料厂工作,和教会的关系生疏。

  20世纪80年代,任教于东北神学院(1982—1987),教授希腊文,学生包括吕德志等。也在南开大学义务给研究生讲授古希腊文与马列理论(1984—1987)。

  五、燕京神学院与晚年事工(1987—1999)

  1987年秋,他正被东北神学院聘为第一副院长兼教务长之际,受刘清芬、殷继增之聘于燕京神学院(1987—1997)教授《新约》和希腊文。他教过的课有《新约要字学》《圣经解经学》《教牧书信》《哥林多前书》《基督教史和思想史》等。

  20世纪90年代,于课余奔走各地,开展培灵工作,足迹遍及内蒙古、河北、辽宁、黑龙江、山西、天津等地,推动信徒灵性复兴。

  1996年,开始专注文字事工。

  1997年,燕京神学院迁址后未被续聘。

  1998年,与续弦妻子返回天津。

  1999年,二三百万字的手稿,被美、港、台有关机构要走。参与台湾圣经重译工程,完成新约重译手稿的修订。

  六、晚年境遇与离世(1999—2003)

  2001—2003年,偶尔于天津山西路堂教授希腊文,后因健康恶化(结肠癌)卧床。

  2003年复活节前,病逝于天津,骨灰归葬辽宁凌海故里,并在当地举行了追思会。

  七、家庭与影响

  婚姻:首任妻子高锦华(山东人,金陵女子神学院毕业),育五女,分居中美之地;晚年续弦北京满族格格。

  兄长:牛旭武牧师(江西赣州牧会),其子牛约翰为赣州教会领袖及中医名家。

  学术遗产:精通希腊文,倡导圣经重译,著作影响东南亚教会;晚年手稿散佚,部分留存海外。

  总结

  牛述光一生横跨中国教会动荡与复兴时期,早年以灵性复兴闻名,中年经历信仰低谷,晚年回归神学教育,其学术追求与生命跌宕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基督教史的缩影。虽因时代局限著作未广泛流传,但其深耕原文解经的理念深刻影响数代华人神学生。

  2025年9月7日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