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亲属观
2025-08-16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经文:太12:46-50;13:53-58
感谢神,赐给我们亲属,与我们同甘共苦,朝夕相处,分享我们的喜乐,承担我们的忧愁。作为神子的耶稣,是如何看待亲属呢?我们从三个方面来看《耶稣的亲属观》。
一、耶稣肉身的母亲和弟兄姊妹
1.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路加福音1:26-33,38)到了第六个月,天使加百列奉 神的差遣往加利利的一座城去(这城名叫拿撒勒),到一个童女那里,是已经许配大卫家的一个人,名叫约瑟。童女的名字叫马利亚;天使进去,对她说:“蒙大恩的女子,我问你安,主和你同在了!”马利亚因这话就很惊慌,又反复思想这样问安是什么意思。天使对她说:“马利亚,不要怕!你在 神面前已经蒙恩了。你要怀孕生子,可以给他起名叫耶稣。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主 神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他的国也没有穷尽。”……马利亚说:“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天使就离开她去了。
(路加福音2:1-7)当那些日子,凯撒奥古斯都有旨意下来,叫天下人民都报名上册。这是居里扭作叙利亚巡抚的时候,头一次行报名上册的事。众人各归各城,报名上册。约瑟也从加利利的拿撒勒城上犹太去,到了大卫的城,名叫伯利恒,因他本是大卫一族一家的人,要和他所聘之妻马利亚一同报名上册。那时马利亚的身孕已经重了。他们在那里的时候,马利亚的产期到了,就生了头胎的儿子,用布包起来,放在马槽里,因为客店里没有地方。
(太1:16)雅各生约瑟,就是马利亚的丈夫。那称为基督的耶稣是从马利亚生的。
(罗马书1:3-4)论到他儿子-我主耶稣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复活,以大能显明是 神的儿子。
耶稣基督是由童贞女马利亚所生,他有肉身的母亲,却无肉身的父亲,马利亚的丈夫约瑟只是耶稣的养父,与耶稣之间并无血缘关系。这就保证了耶稣既无从亚当来的原罪,也无本罪。这也决定了耶稣与马利亚之间有着特殊的关系,从肉身说,他们是母子关系,但从灵里说,耶稣是主,马利亚只是主的使女,又是主仆的关系。
2.耶稣肉身的弟弟妹妹们:(马太福音13:53-58)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西门、犹大吗?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他们就厌弃他 。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从肉身来说,耶稣有四个弟弟:雅各、约西、西门、犹大,还有至少两个妹妹,他们都是由约瑟和马利亚夫妻所生养的,他们自幼和长兄耶稣一同长大。
3.耶稣的弟兄不信他:(约翰福音7:1-8)这事以后,耶稣在加利利游行,不愿在犹太游行,因为犹太人想要杀他。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耶稣的弟兄就对他说:“你离开这里上犹太去吧,叫你的门徒也看见你所行的事。人要显扬名声,没有在暗处行事的;你如果行这些事,就当将自己显明给世人看。”因为连他的弟兄说这话,是因为不信他。耶稣就对他们说:“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你们的时候常是方便的。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为我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这节,因为我的时候还没有满。”
“这事以后”是指耶稣行了五饼二鱼饱五千人的神迹,宣告他就是生命的粮(约6章),结果许多门徒退去不再跟从祂,犹太人也想要杀他。“游行”是指拉比带着门徒们四处讲学。当时犹太人的住棚节近了,按照律法,犹太男人当上耶路撒冷过节,因此他的弟兄们叫耶稣上耶路撒冷去过节吧!好叫那些信耶稣的人看见他所行的事。主耶稣的肉身弟弟们和众人一样,认为弥赛亚应该用叫人惊叹的神迹奇事来获得人的信任和跟随,要达到这一目的,热闹的住棚节自然是最好的机会。约翰告诉我们,耶稣的弟兄们说这话,是因不信他。主耶稣的肉身弟弟都可能看见至少听说过祂所行的神迹,但他们里面还没有真正认识祂的身份,所以说“不信祂”。主耶稣复活升天之后,他们也相信了(徒1:14;15:13;林前15:7;加1:19;雅1:1;犹1节)。耶稣告诉他们,他的时候还没有到,就是指主耶稣钉十字架和被高举的时刻。祂的弟弟们时候常是方便的,没有顾虑,因为“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是恨我”。因着耶稣这个真光指证他们所做的事是恶的,这正是他们所不愿意接受的。耶稣让他们先上去过节吧,耶稣要等到他的时候满了才上去。
4.耶稣把母亲托付给爱徒约翰:(约翰福音19:26-27)耶稣见母亲和他所爱的那门徒站在旁边,就对他母亲说:“母亲,看,你的儿子!”又对那门徒说:“看,你的母亲!”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
(提摩太前书5:8)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不好,不看顾自己家里的人,更是如此。
耶稣在十字架上,看到母亲马利亚和“祂所爱的那门徒”,就是使徒约翰(13:23;21:20)。就要母亲看约翰“看,你的儿子。”又对约翰说:“看,你的母亲”。因为主耶稣照着父神的安排成就了救赎的方法,信的人就有了一个新的亲属关系,这关系超越了肉身的关系。“从此那门徒就接她到自己家里去了”,指从此负起照顾她生活起居的责任。使徒约翰的母亲可能就是马利亚的姊妹撒罗米(25节),他是马利亚的外甥。使徒约翰后来在以弗所定居,传统认为马利亚和约翰的坟墓都在以弗所。
在人看来,耶稣还有四个弟弟,赡养父母是他们的责任,但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们却不知去向;耶稣知道,约翰才是最适合的人选。耶稣在临终时,为祂身后母亲的生活作了妥善的安排,祂的孝心在此表露无遗。
5.耶稣向弟弟们显现:(哥林多前书15:7)以后显给雅各看,再显给众使徒看。
保罗说到耶稣显现的时候提到耶稣曾显现给他肉体的兄弟雅各看,雅各从此就成为耶稣忠实的门徒:(使徒行传1:14)这些人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并耶稣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恒切祷告。雅各后来成为初期教会的柱石(加2:9),致外邦信徒信的内容主要是他的提议(徒15:13-21),雅各写下《雅各书》。
二、耶稣如何看待肉身的亲属关系?
1.为什么找我呢:(路加福音2:41-51)每年到逾越节,他父母就上耶路撒冷去。当他十二岁的时候,他们按着节期的规矩上去。守满了节期,他们回去,孩童耶稣仍旧在耶路撒冷。他的父母并不知道,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就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找他,既找不着,就回耶路撒冷去找他。过了三天,就遇见他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他母亲对他说:“我儿!为什么向我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他所说的这话,他们不明白。他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
按照律法规定,犹大男孩十二岁便成为“诫命之子”,有义务遵守诫命律法,按着节期的规矩一年三次上圣殿敬拜神(申16:16)。约瑟和马利亚都是义人,不仅约瑟每年逾越节上耶路撒冷去过节,马利亚也和丈夫约瑟一同上去过节。耶稣十二岁的时候,他们一家上耶路撒冷过逾越节。守满了节期,通常是八天(逾越节+除酵节),约瑟和马利亚就回去了,约瑟和马利亚就回去了,孩童耶稣却留在了耶路撒冷。而约瑟和马利亚并不知道,还以为他在同行的人中间。走了一天的路程,大约到了耶利哥,傍晚到了一家人聚集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不见了小耶稣,在亲族和熟识的人中又找不着。情急之下,他们就回耶路撒冷找他。过了三天,才发现耶稣在殿里,坐在教师中间,边听边问,一幅非常认真的样子。凡听见他的,都希奇他的聪明和他的应对。他父母看见就很希奇,焦急的马利亚责备耶稣为什么向他们这样行呢?“看哪,你父亲和我伤心来找你!”耶稣却回答她说:“为什么找我呢?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这是主耶稣在《路加福音》中所说的第一句话,意思是说他的父是天父(神),耶稣是天父的儿子,理应当在父亲的家里,以父亲的事为念,父母的寻找是多余的。约瑟和马利亚不明白耶稣这话的意思。耶稣也就同他们下去,回到拿撒勒,并且顺从他们。他母亲马利亚把这一切的事都存在心里,马利亚是个常常反复思想(路1:29;2:19)的人。
2.耶稣不听从肉身的母亲:(约翰福音2:1-5)第三日,在加利利的迦拿有娶亲的筵席,耶稣的母亲在那里。耶稣和他的门徒也被请去赴席。酒用尽了,耶稣的母亲对他说:“他们没有酒了。”耶稣说:“母亲(原文作妇人),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我的时候还没有到。”他母亲对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
这是约翰所记载耶稣所行的第一件神迹,是在迦拿娶亲的筵席上行的。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和耶稣、门徒都参加了这场婚筵。主耶稣的母亲可能是这家人的亲属或好友,所以协助管理筵席(3、5节)。古时犹太人的婚筵通常长达七天,给前来祝贺的亲友提供流水席。“酒用尽了”,可能是宾客过多,新郎家预备不足,细心的马利亚发现了,就把他们没有酒的事告诉了耶稣,她要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吩咐儿子做事,耶稣却以神子的身份责备母亲“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母亲”在原文作“妇人”,也就是说,耶稣从来没有喊过马利亚“母亲,”只是称呼她“妇人”。这是主耶稣站在神子的地位上对祂母亲说话,并无不敬的意味,因为主耶稣在十架上为母亲日后的生活做安排时,也是用此称呼(19:26)。“我与你有什么相干”原文是“这与我、与你有什么相干”,是犹太人的习惯用语,此处是主耶稣拒绝肉身母亲来指挥神子的行动。
耶稣的责备使马利亚立即认识到自已的身份,因此去吩咐用人说:“他告诉你们什么,你们就做什么。”他们都该听耶稣的。
3.遵行天父旨意的就是耶稣的亲属:(马太福音12:46-50)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耶稣还在对众人讲道的时候,不料,他母亲马利亚和他的弟兄站在外面,要与他说话,主耶稣的亲属误解了祂的服事,以为“祂癫狂了”(可3:21),准备拉祂回家。当有人把这事告诉耶稣时,耶稣却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这并不是说耶稣不认识自已肉身的母亲与弟兄,而是他更看重属灵的亲属关系。之后,耶稣伸手指着门徒:“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因为在耶稣看来“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主耶稣宣告了天国里新的亲属关系、新的族类的诞生。天国里的关系不是建立在肉身生命关系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属天新造生命的基础上。只有那些有神生命的人才可能遵行天父的旨意,所以“凡”遵行天父旨意的人,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里面都有从神而来的新造的生命,这生命使他们都成为天国之王的亲人,带来了新的亲属关系,所以基督徒彼此都称“弟兄姐妹”。
4.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马太福音8:21-22)又有一个门徒对耶稣说:“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耶稣说:“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你跟从我吧!”
“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亲”可能是当时的谚语,并不代表他父亲已经死了,意思是先为父亲养老送终,然后再来跟从主。就是说等到属地的事务都办妥了,然后才来跟从主。第一个“死人”指灵里死亡的罪人,第二个“死人”指肉身死亡的人。主耶稣不是要天国子民不照顾地上家庭的需要,而是说不应该等到属地的事务都办妥了,然后才来跟从主。主耶稣要那位主动要求跟从祂的文士好好计算代价(19-20节),却鼓励这位已经有意退后的蒙召门徒继续跟从,可见做主门徒最重要的乃是在于有没有主的呼召,不在于我们有没有意愿。
(马太福音10:34-37)“你们不要想我来是叫地上太平;我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因为我来是叫人与父亲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当时的人都想耶稣来了是叫地上太平,耶稣直接告诉他们,他来了并不是叫地上太平,反而叫地上动刀兵,指属世的人必然会逼 -/迫属神的人,因为属世的人与神还没恢复平安,自然会与属神的人起冲突。不信主的家人在黑暗的权势控制下,所以将会与跟随主的人生疏。35节引自(弥7:6),“人与父亲”“女儿与母亲”是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也会因着信仰的缘故而生疏,“媳妇与婆婆”本来就不亲密,会因着信仰的缘故更加的生疏。最亲近的人,莫过于我们自已家里的人;而最妨碍我们全心爱主的,往往也是“自己家里的人”,这就是亲情与服侍之间的张力。不信主的人,会把爱父母、爱儿女亲情放在首位,而一个信主的人,爱的次序应该有所调整,把爱主放在第一位时,其次是家人,这样与家人的关系才能正常。如(创世记5:22)以诺生玛土撒拉之后,与 神同行三百年,并且生儿养女。
三、灵里的母亲与弟兄姊妹
1.妇女们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路加福音8:1-3)过了不多日,耶稣周游各城各乡传道,宣讲 神国的福音。和他同去的有十二个门徒,还有被恶鬼所附、被疾病所累、已经治好的几个妇女,内中有称为抹大拉的马利亚(曾有七个鬼从她身上赶出来),又有希律的家宰苦撒的妻子约亚拿,并苏撒拿,和好些别的妇女,都是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
在耶稣布道团周游各城各乡传道的时候,那些耶稣曾经帮助、医治过的姊妹们,为了报答主的恩典,用自己的财物供给耶稣和门徒,她们就成为耶稣布道团重要的经济支柱。
2.彼得拦阻耶稣上十字架:(马太福音16:21-27)从此,耶稣才指示门徒,他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他,劝他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你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于是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 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人子要在他父的荣耀里,同着众使者降临;那时候,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
当耶稣指示门徒他要上十字架时,彼得出于对耶稣肉体的爱,不愿意看到恩主受苦,因此拦阻耶稣上十字架,结果受到耶稣的责备,耶稣知道这是撒但藉着人的感情拦阻他上十字架,因此首先斥责撒但“退我后边去吧!”接着责备彼得“不体贴 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同时带出跟随主,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主的教训。耶稣清楚教导门徒:“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3.彼得拔刀相助:(约翰福音18:1-1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他和门徒进去了。卖耶稣的犹大也知道那地方,因为耶稣和门徒屡次上那里去聚集。犹大领了一队兵,和祭司长并法利赛人的差役,拿着灯笼、火把、兵器,就来到园里。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一切事,就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回答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就是!”卖他的犹大也同他们站在那里。耶稣一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他又问他们说:“你们找谁?”他们说:“找拿撒勒人耶稣。”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我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这要应验耶稣从前的话,说:“你所赐给我的人,我没有失落一个。”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
在受难日的前夜,犹大带领人马来捉拿耶稣时,彼得动了血气,拔刀相助,将大祭司的仆人马勒古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
4.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妇女们:(约翰福音19:25)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
耶稣上十字架,其他的门徒弃主而逃的时候,这些卑微、软弱的妇女却从加利利一直跟随主到十字架下,这是何等的美!所以神就拣选她们作基督死而复活的见证人。
“祂母亲的姊妹”可能是“西庇太两个儿子的母亲”(太27:56)撒罗米(可16:1)。主耶稣曾从“抹大拉的马利亚”身上赶出七个鬼(太16:9;路8:2)。“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四福音书中仅此处提到‘革罗罢’的名字,据说他就是使徒雅各(小雅各)的父亲,又名亚勒腓(参可3:18),他的妻子也叫马利亚(参可16:1)。抹大拉的马利亚一直跟随耶稣到十字架,所以她有幸成为第一个看见复活主、听到复活主声音,传报耶稣复活喜讯的姊妹。
耶稣的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是耶稣肉身的亲属,而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则是耶稣属灵的姊妹。
5.安葬耶稣的约瑟与尼哥底母:(约翰福音19:38-42)这些事以后,有亚利马太人约瑟,是耶稣的门徒,只因怕犹太人,就暗暗地作门徒。他来求彼拉多,要把耶稣的身体领去。彼拉多允准,他就把耶稣的身体领去了。又有尼哥底母,就是先前夜里去见耶稣的,带着没药和沉香约有一百斤前来。他们就照犹太人殡葬的规矩,把耶稣的身体用细麻布加上香料裹好了。在耶稣钉十字架的地方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一座新坟墓,是从来没有葬过人的。只因是犹太人的预备日,又因那坟墓近,他们就把耶稣安放在那里。
耶稣断气后,安葬耶稣的既不是他的弟兄,也不是与耶稣朝夕相伴三年多的十二使徒,而是两个暗暗作门徒的人约瑟和尼哥底母。他人要的是活着的,能行神迹的荣耀的耶稣,但这两个真门徒却要受辱的、死去的耶稣,冒着与公会、与犹太人决裂的危险,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以王的规格安葬了耶稣。约瑟和尼哥底母是耶稣属灵的弟兄,胜过了他肉身的弟兄。
结语:感谢神赐给我们亲属,在世上与我们同甘共苦,但有时亲属会因着信仰的缘故与我们关系疏远,甚至成为我们奔跑天路的拦阻。而我们因着信仰会在主里产生一帮同心合意奔跑天路的弟兄姊妹,这是神赐给我们灵里的母亲与弟兄姊妹,而神更看重我们属灵的关系,因为世上的关系会随着我们的离世而消失,而属灵的关系却存到永恒。感谢神,让我们珍惜神赐给我们肉身的亲属,更珍惜神赐给我们灵里的弟兄姊妹。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