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活得更累? ——写给那些心太软,却依然选择温柔的你
2025-09-03
作者:张远来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引子
我们总听见这样的话:
「你就是人太好,才会被欺负。」
「你心太软,才会过得这么累。」
现实中,善良的人似乎常活得更辛苦,而显得"薄情"的人,反而轻松自在。
于是不禁要问:为什么善良的人,总是更累?
一、那些看不见的伤——善良背后的代价
1.过度付出,却忘了自己
善良的人习惯把别人放在前面,却把自己的感受藏了起来。
笔者的母亲和岳母正是如此。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她们总是煮一碗饭、一锅粥——自己喝粥,饭留给家人。
后来生活好些,一顿荤菜仍极为珍贵。母亲总是把肉留给客人,自己至多用菜汁拌饭。我们几个孩子,也只能分到小小一块。
她从不习惯说"没关系",哪怕心里早已累得说不出话。时间久了,积攒的不是欣慰,而是委屈。
2.缺乏界限,反被视作理所当然
当善良没有边界,它就变成他人眼中的"应该"。
有人甚至利用这份好心,将你的体贴看作免费服务,把你的退让当成软弱。
3.孤独与误解,如影随形
许多善良的人,不是看不透,而是不忍揭穿。
可这份"看破不说破"的体贴,换来的不一定是感激,也可能是疏远与误解。
他们于是活得更静,也更孤独。
二、为什么善良的人更容易受伤?
心理的视角过度共情:高敏感者易感知他人痛苦,也更容易为他人的情绪背负责任。
讨好型倾向:习惯性迎合他人,导致难以拒绝,即使代价是自我损耗。
现实的挤压:在竞争激烈的环境里,善良常被误读为"缺乏谋略",甚至"软弱"。
于是,善良者在职场、人际关系中,往往走得更吃力。
人性与信念的张力:古老的诗歌早已发出诘问:
"恶人为何享通达,义人反遭苦楚?"
这或是人间常态:善良从来不是快速回报的投资,而更像一场漫长的修行。
三、真正的善良,是一种深沉的智慧
它不是你输我赢的天真,而是带着清醒的温柔。
它知道何时说"不",而不带愧疚;
它明白:唯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它不是无条件的牺牲,而是出于自由与心的选择。
「没有边界的善良,是一种自我伤害。」
善良,不等于无限忍让。
真正的善良,应当有光也有防线——它不是让你燃烧殆尽,而是让你在照亮他人的同时,自己也能持续发光。
四、如何让善良不再成为负累?
1.设立清晰的界限
界限不是冷漠,而是自爱。你可以善良,但也要让别人明白你的原则。
2.预留属于自己的空间
善良的前提,是自己内心不枯竭。真正的爱人与爱己,源于同一口井。
3.辨别值得的人与事
善良需带见识,不滥施、不盲从。你的真心,应交给同样真心的人。
4.从信念中汲取力量
若只靠一己之力支撑善良,易倦易悔;但若源于信念与盼望,它便可持续而生发力量。
因为你相信:世间虽有荒凉,但善的轨迹,终会被铭记。
尾声·致仍然善良的你
亲爱的你,
你不是因为天真才善良,
而是因为深谙世事,却仍选择温柔。
你不是由于愚昧才付出,
是因为深知:爱,依然值得。
愿你的善良,不再成为你的软肋,
而是你的铠甲与光芒。
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回馈,
即使没有,也愿你因善良而从容、自由、有力量。
"真正的善良,是智慧与温柔并肩同行。"
"你的善良,必须有点光芒——照得亮别人,也护得住自己。"
"看透一切却仍选择善良,是一个人最深级的坚强。"
温馨提示
如果你也觉得累了,不妨把这篇文章收藏或分享出去。
愿每一个善良的人,都能被温柔以待。
【作者简介】
张远来:雅博网作者,现居广州。本人为专职牧师,自由撰稿人,主要著作有《借古鉴今》、《危机与契机》、《中国教会体制的反思》、《灵恩运动反思》、《我信故我思》、《广州教会发展现状》等。
[ 赞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