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摩西:我还是死了吧!

2025-10-18 作者:陈廷忠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484371891_1055435009948465_5197322571839214004_n.jpg
 
        摩西:我还是死了吧!反正活着是失败的
        经文: 民数记 11:10-15
        神啊, 求祢亲自教导我
 
        但愿大家都把自己的身心灵,摆在神的面前,跟神说:「神啊,求祢亲自教导我。」摩西也曾经这样说过。在我们身心灵中,都能够觉得摩西是一个伟大的领袖吧。但是今天读的那段经文,就发觉到摩西出现了生命的裂痕。他竟然在神面前说你让我死啦。这好像讲很赌气的一句话,好像说出了他心裡的话:「祢不要再给我这麽多的困难吧﹗」我们心裡面也曾经有这样的 一些话,是我们曾经说过的。当苦到一个地步,我们说:「神啊﹗我宁愿死掉﹗」但是我们看清楚摩西的故事过程,可以从他身上学习,另外一种的方法, 来去理解生命生和死是什麽意思。
 
        摩西只觉得他在做领袖的过程中,是个失败的例子。每一个我们在当中做领袖的,不管是传道人也好,或者牧师也好,或者在教会裡面做长老的,做领袖的人也好,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曾经坐过这样的一个位置,相信曾也在心裡面想过,但是不敢口中说出来:「但愿我死掉﹗」 
 
        我们看到教会裡,好像 每一个都是一些不能够被管教的人,我讲什麽话都不对,我讲这句话之后,总是有人反对我,而且在背后讲我的坏话。是因为这样的缘故,我们的心裡面在想:「神啊,祢要我在这裡还要待多久呢﹖」
 
        所以今天心裡面有这样的苦楚的人,我要跟你们说话。我们一共有三天,会讲到三个人物,这三个人物都是向神求死的,其中一个就是今天所讲的摩西。下一次要讲以利亚,接着有约拿,这三个都在神面前求死的,他们说:「我不愿意再活下去,主啊,我不能够理解,祢在世上所做的事情,为什麽要我来承担﹖」在事奉中,我们都曾在不同时间,都尝试问过这样的问题。
 
        摩西是我们最景仰圣经人物的其中一个。在开始 摩西就是学习的榜样,形象是不屈不挠的一位领袖,他好像凭自己隻手,就把整个的以色列百姓带到迦南地的;虽然他自己进不了,但是能够给以色列人在40年裡面,找寻一条能够活的路,大家都很 想成为的领袖吧,但是如果你走他那条路,你可能半路就要走啦。因为你会发觉你带领的这些人都是反叛的人,好像比我们教会最坏的会友都更坏,所以我要离开这个教会,离开我这个团体,我觉得再做下去的话,连自己都没有了。
 
        从任何角度来衡量,摩西是不折不扣能改变历史的人,但是现在再重新再打开圣经,就发觉到并不是所想像那样好,摩西不是神圣的人,其实他是有血有肉有泪的一个真实人物,他在面临生命当中最艰难的时候,也失败过。圣经从来没有掩饰这些事实,摩西的挣扎就是一个一个的,在圣经裡面记载下来 -- 让我们看到这一位摩西是谁,你说甚至犹太人在写关于这个摩西,也用同样或类似的话来记述他,他们敬仰摩西,但其实知道摩西有很多的弱点。
 
        第一,他不善言辞,也不懂得怎麽跟别人交往,而且讨了外邦人的老婆,他逃避自己的犯过的罪过,他甚至是拙口笨舌的人,词不达意,他不能够跟别人说出一篇好像今天所讲的道这麽好。
 
        我们想像这样的一个人物,他怎麽能够成为大家敬仰的人呢﹖我们大家要学习他如何度过他一生,他曾经说过他要死,结果到了120岁才离开世界,我们来重走他那条艰辛的路,相信大家对圣经很熟悉了,而且今天早上在研经会裡,也研读这段出埃及记的经文,从这角度来去思考,我们要来听听摩西是怎样被神呼召的。
 
        呼召时的心态
 
        摩西没有追求做英雄人物,但被神呼召,其实他是逃命的人,这时他只希望找到不被别人发现的地方。在旷野,他看到了一个没有被焚烧的荆棘丛,这时间,他忽然觉察到有一位神在当中,这位神与他同在,这位神也有非常大的力量;但是这位神给他一个非常大的难题,祂说:「我的百姓在这时候在埃及受苦,我要你去把他们救回来。」用今天所讲的话,就是:「神啊,祢在开玩笑啊。这是开玩笑的话,这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你要找,也找一个比我更好的人。」
 
        摩西没有自信,他说:「我无法完成祢给我的使命,因为我不是懂得讲话的人;现在你要回去那个本来要抓我的命的那一个埃及那边去,我是根本不想去。」所以,摩西就用最简单的方法推搪说:我不懂得讲话。这是最好的藉口。我在神学院教课,每一次考核要来读神学的弟兄姐妹,大部分可以说80%的人就这样子说的,「其实我没有什麽本事,神却呼召我,我不懂得讲道的,我口齿不清的,不过神呼召我。我今天来这裡面试,来申请读神学。」
 
        我是神学老师,他申请入读,我就要给他评语,我向神说:「神啊,祢在开玩笑啊!这个人又不善辞令,看起来一定不是传道人的料子,你要我怎麽样去将他栽培成为被祢使用的传道人呢?」摩西就是这样在神面前说:「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但神确切在这时间寻找他,来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对,摩西只知道他得到了个重任,他没有信心,但是没有信心反而是好的,因为他不会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人。神说:「你不要用你的力量,因为我会给你力量,只要你依靠我,只要在当中跟随我走这条路,不要把那功劳归于自己身上就好了。」摩西就听从了神。
 
        摩西第一个旅程
 
        我们开始看到了摩西的第一段旅程,他去了埃及,然后把以色列人带离开埃及,在旷野行走。出埃及记第15章,他们大唱诗歌。他们说:「你看!神是多麽的伟大呀!让我们从埃及那边重获自由;你看摩西一拿起手杖,整个红海就分开;摩西特别伟大,可能摩西也是沾沾自喜的,「是啊!我手杖一挥,红海就分开了!」他们就走过去。原来那边不是一个很好的地方,原来是一片沙漠,所以摩西就开始觉得这是另外一回事 -- 我怎麽带领他们从沙漠那边进入到迦南地呢?从这角度来说,这是摩西第二个旅程。神要渐渐的建立一个领袖。
 
        摩西第二个旅程
 
        会众来质询他的领导能力,发觉神已经给他有非常长的时间,慢慢的栽培他成为领袖。一开始出埃及,也即第15章,他们就来到了地点,没有水喝,开始埋怨,神就跟摩西说你拿起一根树木,抛在水的当中,这水从苦会变成甜的。于是,摩西知道这是一个试验,不是他的能力,他第一次理解到是神在带领这条路的,不是摩西自己带。因为这样,摩西慢慢的相信了上帝,他相信神会带领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只是再走一段,会众又发觉走不下去,他们就向摩西说我们怎麽办的呢?倒不如回去埃及吧!埃及可能会有烧鹅烧鸭吃的,我们这边什麽都没有。想到这一点,摩西就身心灵开始犹豫了。
 
        人在走不下去的时候,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靠那个领袖。现在摩西面临非常大的挑战,他知道他自己必须要在这样环境中,给以色列人一个答桉。他祈求上帝:「神啊,祢带领他们。」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神在当中应允他的祷告,就是给他们在旷野道路中有吃有喝的。但是这不是仅一天两天的事情,因为要走的是几个月几年的事,所以不是一天喝水就永远不渴,就像耶稣所给的活水一样,一天喝了第二天还是口渴的。正如我们教会也有会众一直在说,我们要的就是神给我们的每天的粮食,你今天不给我,就会饿死了的。 人不断的需要喂养,难免会对领袖发出很多的期望和要求。摩西就是一天一天的,来来去去的面对这样的挑战,甚至受到很多人的攻击。
 
        在出埃及记17章,来到利非订,又再没有水喝。神说你不要怕他们,你要从百姓面前经过,就是你跟他们一起经历乾渴,你要在当中感同身受。作领袖的人不能只单单自己离开,要跟你的会众一起走,你要跟你的会众一起行。这个就是神要用来建立摩西的方法,不要逃避,事情会发生的,困难会有的,你要在这时间,跟他们一起去解决问题。
 
        摩西就这样子一天一天的长大,他知会面临每一天的挑战。我们尝试去理解摩西的心情:他知道不可能每天都能给以色列人供应,所以他每天都提心弔胆,知道只有神在当中他才能够完成他的使命;他甚至在面临的外来的攻击,亚玛力人要攻打他们的时候,他们要还击,摩西举起手杖来,他们就打胜仗,但是他一累了,这手杖就垂下来,就打败仗了。这时间裡,他要学习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课,这就是要靠其他的人一起来协助这工作,所以有亚伦和另外一个弟兄,把他的手提起来,他们才能够战胜。
 
        走下去的力量
 
        这个就是神在还没有让他有任何失望之前,让他得着领袖的栽培 -- 不靠自己的能力,靠神的能力。当这些人走不下去的时间,你还是要走下去,你要跟你的会众在一起,不要离开他们。面临外来的攻击,你们要同心合意的一起来面对挑战。这是我们都懂得的道理,都是在神学院裡栽培同学的方法,让他们能够理解做一个传道人的目标,但是我们不能完全的保证他们以后永远不会发生问题,因为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挑战。摩西这时候也面临很多反对的声音。
 
        面临反对的声音
 
        如果人们知道这管理的力量完全的交在你的手中,他们就对你越多的要求;你的权力越大,对你的要求就越高,对你的期望也越大。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作个小传道,就可以过一生。我们不要只从开始到末了都是一个小传道,我们很希望自己能够从小传道,到中传道,到大传道,以后就被人称为牧师,后来就被别人再称为主任牧师,然后,如果在一个大教会裡面,就可以称为主教 …… 我们不是想要寻求更大的事奉上帝吗﹖我们很希望我们的生命不止单单停留在这小的事奉裡面。但是,正如摩西一样有的责任,责任和管理权越大的时候,你的压力就越来越大。当摩西上到西奈山去,以色列人讲了一句很奇怪的话,「你给不了我们,我们找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你。」
 
        当会衆针对你的领导能力时
 
        你想摩西会怎麽想呢﹖「我用尽了方法来成为你们的领袖,我现在离开了,那你就可以找另外一个人顶替我吗﹖那我是谁呢﹖你们利用完了我之后,已经成为精疲力尽的人,你就放弃我了吗﹖」这就是摩西面临的问题,「你给不了我,我便找另外一个人。」这就是摩西面临的其中一个特别大的挑战。人不会完全对你忠心,他只能够利用你。所以,摩西的心裡就产生了一些疑问,他看到了很多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他看到反对,也看到了很多很好的事情在那儿发生,有人需要辅助,有人需要改正,有人需要悔改,所以他必须要做完工作,他要勉强的留下来,留下来再当做他们的领袖。但是领袖也是人,他会受伤,摩西能够忍受今天的挫折,但是,他不是每天都要去忍受挫折,他总归是人,他还会受伤的,但是他明白受伤是必要的,在他自己的接受的领袖栽培中,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当以色列人膜拜金牛犊的时候,他从山上拿下来的这两块十诫石板,他就一下子摔碎,他向着他的会众发怒,「你们根本不配上帝爱你们。」
 
        摩西再一次上山,听摩西所讲的话,差不多要掉眼泪了,因为一个受伤的领袖,现在成为民请命、承担罪过的代罪羔羊,向着他的会众说:「你们不配神的爱。」但是他上到西奈山的时候,他向神说:「原谅他们吧﹗求祢赦免他们的罪,如果不能够,不然把我从祢的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字。还是愿意我一个人牺牲,让祢来拯救整个的以色列人。」
 
        担当不起管理百姓的重任 : 摩西求死
 
        摩西从他领受神的使命,一直到面临挑战,他懂得什麽叫做领袖。做领袖,其实就要为他的子民们请命、牺牲的。他理解这东西,不等于说他就完全能够坦然无惧的继续事奉。今天读的那段经文裡面就看到,摩西已面临了他生命中最大的挑战了。当一个领袖的生命耗尽的时候,他做任何事情,都好像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心裡在问:我为何要做下去的呢﹖他整个人就瘫痪在那边。他知道神发怒,但是他自己也不愉快,他就只好向神来说这句话,他说:「祢为何苦待我这个僕人﹖我为何在祢面前不能蒙恩的呢﹖为什麽这些事情要发生在我身上﹖祢来呼召我,祢给我力量吧﹗但是祢现在要我做的事情,是已经不可能发生的事,神啊,是祢要这些老百姓,祢生了他们下来,不是我怀的胎,我不能做他们的父亲,祢要做他们的父亲祢去做,我做不了。又不是我生的。」(参民11:11-15)
 
        这句话很有意思,「不是我生的,为甚麽我要养这些人﹖还要我抱着他们呢﹗然后再要给他吃奶,而且要把他们带到那个好的地方去;我第一眼看他们,我就讨厌;怎麽能够在这时又喂奶又抱他呢﹖祢要抱就去抱﹗」
 
        一个领袖在他生命耗尽的时候,他可能说出的这些话都很不中听的,对吗﹖
 
        整本的民数记裡就记述下了这个非常艰难的旅程,从民数记11章到21章,这麽长的一段经文,记载了一群非常难管理的百姓,前后呼应,第11章说百姓发怨言,最后在21章裡面就说百姓又发了怨言,不停的抱怨。然后抱怨缺乏粮食,给他们吃之后,又来抱怨没东西喫;不单这样,还在摩西背后说坏话,拆他的台,其他领袖想挑战摩西的身份,米利暗和亚伦说:「是不是只有你能够带领以色列人呢﹖我们带不了吗﹖你要得到很多的声誉,我们得不到吗﹖」你想一想,如果摩西已经面临外在老百姓的怨言,连他最亲爱的同工也来抢他的位置;还有可拉一党的人也在造反﹗
 
        这一步一步的,给大家看到经文前后呼应的,这就告诉我们说,其实类似的事是不断发生的。后来,他们就派了一个探子进到那地裡面去看,有没有办法能够进到迦南,探子回报,他们就丧胆了﹗他们在质疑上主是不是能让他们进到迦南地,所以发怨言,领袖面对挑战,现在连上帝都怀疑。如果是这样,那摩西还要怎样带领这群人呢﹖
 
        求死的哀诉
 
        非常孤单的﹗我们来听摩西求死的这哀诉,我们可以归纳这些哀诉为这几个观点:他说我一直看到屡见不鲜发怨言的人,造成我的烦厌;为何我要管制这些老百姓﹖这个责任为什麽放在我身上的呢﹖又不是我生的,我不能保送祢的百姓。祢应允他们做的事情祢来做,不要我来做,祢来做吧﹗祢就是上帝,我一个人担当不起这麽多整族人的,管制这个民族,我一个人承担不了,难道祢不觉察我的苦吗﹖是祢将这苦加在我身上的。」
 
        你听到这些话,就好像听了我们曾经说过的话。当人在耗尽的时候,突然间再把这事情转到自己身上来,摩西面对上主,,所说的怨言,就发觉他很自我,才能把自己摆在这个环境当中。人在痛苦的时候,他的焦点永远是摆在自身的感受上的。这段经文裡面用了13次我、我、我、我,就很明显的看到人在事奉当中耗尽的时候,他就只看到自己而已。我们知道这是非常大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陷阱,我们要记住这个观点,千万要记住我们会有耗尽的一天,要记得我们这个时间整个的问题,就摆在自己身上,我为什麽得不到我要的东西。我们说:「我还是死了吧﹗反正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失败的。」
 
        我们就要问神怎麽回应呢﹖很清楚能看到,上主不愿看到我们永远用抱怨的心理来服侍祂。接下来的故事,看到神给摩西的两个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他生命中最艰难的方桉,就是上主介入的方法。
 
        上主的劝告与介入
 
        第一,就是摩西觉得自己是孤单的,所以神就让他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他说:「你在长老中召集七十个人,使他们一同站立。我要在哪裡降临与你説话,也要把降于你身上的灵,分赐他们。他们就和你同当这管百姓的重任,免得你独自担当。」很明显的,神已经处理掉他最重要的问题,摩西他的问题是:他觉得什麽东西都需要他来担当的时候,他怎麽能够有这样的力量。神就安排有七十个长老一起,每一个都跟摩西一样,有神的灵跟他们同在。
 
        这个是神处理的方法。也是让我们这些孤单的传道人,来听一听神也是向我们来解决问题的,神一定会有他要差派来跟我们分担的领袖们,摩西这个时间才理解原来神没有离开,是我自己以为自己要承担。原来神可以让更多人来承担同样的一个工作。这个给我们很大的教训 -- 不要把责任完全的放在自己的手中,你一定会有耗尽的时间,摩西就是一个例子。一个很好的教训,让大家一起来同工,不要一个人独自担当。我们教会裡面的领袖们,需要的就是每一位会友一起来担当。
 
        摩西知道了,现在理解了,还有另一件事他必须要学习的,就是学习怎样依靠那位有力量的主。当摩西似乎忘记上帝曾经给他的神迹的时候,神曾经喂饱这麽多人,上主回答摩西说:「我的膀臂岂是缩短的呢﹖现在我要你看清楚我所说的,是不是能够应验﹖不要靠自己的力量,你要记着神曾经做过好多的神迹,是让你回忆一位伟大的主。神会因为你记起他自己是伟大的主,就从这个时间开始,再一次的带领以色列人。
 
        领袖的秘诀 --  听人的诉苦声音,也要听神安慰的声音
 
        我们从此才理解什麽叫做一起来服侍上帝。要记住,作领导第一个要向摩西学习的重要观点:抓紧神给你的异象和使命不放。我们知道人会无奈,人会怀疑,但是我们有神的鼓励,这个是很重要。我们在被怀疑时,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但是要记着我们自己的害怕,其实成为神转变事情的方法;我们害怕的时候,就是开始去寻求上帝的时候,我们能够学习聆听上帝。聆听有两种方法:需要聆听子民的一些话声音,也要听神的声音。如果我们只听神的声音,不听人民的声音的话,我们只是一个霸主;但是如果我们只听人民的声音,我们心裡面就非常非常的犹豫,因为我们解决不了人的问题。我们需要的就是既要听人的诉苦的声音,也要听神安慰的声音。懂得分辨,这才是一个最好的领袖。
 
        摩西在这时间也懂得怎麽处理,在民数记16章裡记载,他渐渐懂得用一些比较成熟的方法去处理问题。他第一做的,不再为自己争辩,他甚至保护自己的同工亚伦;发生争执,他懂得怎麽去找当事人直接的讨论。他愿意让大家消消气,之后才继续商讨;如果还不得要领的时候,他就把这事情完全交给上帝,他说:「我不能处理,上帝能够处理。」要维护正义,有时候要付上很沉重的代价的,所以我们要注意一个过程,我们不需要逃避;我们要记着只有神才能够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一个成熟的事奉者,最终只在神面前祈求,才能够得到祂的怜悯和祂的赦免。
 
        林布兰的提示
 
        有一幅画我很想跟大家分享,这也是林布兰(Ramblin)所画的画,画了摩西拿着那个十诫的石板,提起来的。仔细去理会这幅画,才知道这画是摩西第二次拿起石板的。第一次他拿着石板下来的时候,看到百姓拜金牛犊,他就把这两块石板摔碎;这是他第二次拿着石板下来,你看摩西的眼神,好像在说:「神说:你们不要再再继续犯罪了,我拿起这个石板的时候,是神给你们的第二次机会。这就是一个怜悯你们的慈爱的上帝。」
 
        摩西学到了这功课,神是给人第二次机会的上帝,上帝让我们从这裡面去学习,怎麽样能够完全将自己生命摆在神的面前,因为祂给我们大家有第二次机会。
 
        我很想讲一个我自己亲身的经历。在我自己的信仰过程当中,有两个很好的属灵导师,两个都是牧师,其中一个是我信主之后不久,他一直跟进我的,他给我的一本圣经中,写了以下的话,那是用英文写的:
 
        So live that when you come to die
        You have nothing to do but to die
 
        翻译成中文:活着的秘诀就是要活到临终时,再没有其他的事要做,只有去死。
 
        好像在诅咒我一样,其实不是。他在告诉我们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要活出今生无憾的生命。他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活到这样的一个地步,我们才能够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当你临终的时候,你说我再没有任何觉得遗憾的事情,那我就可以很自然的走了,回到上帝的怀抱当中。
 
        他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要读圣经的话,在读摩西的故事,不要停留在民数记,要从民数记一直读到申命记。如果停留在民数记,你只看到人的艰难,你单单见到人的抱怨,看到人各种要求,你会完全失去事奉神的心志;但是你要读到申命记,发觉到原来神是一个非常慈爱的上帝。在申命记中,摩西先后讲了三次,他说:「你们曾经在旷野当中悖逆上帝三次,但是神还是把你们带到了迦南地,我也三次求神让我进到迦南去,但是神就不让我去。你们能去,我去不了。在人的眼中,我应该是一个很失望的一个人,但我不是失望,我看到你们进去的时间,我的工作就做完了。我不需要进去,因为神仍然在这裡。」
 
        悄悄的离世 
 
        对摩西的死,他是悄悄的走了,我们就没有再听到他的消息,这是最美的生命,要活到临终的时候,再没有其他的事要做,就安息了。这就是我属灵导师告诉我的话,他的生命也是这样的,他本来是个屠夫,很多人有佛家思想,说的就是你要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为牧师,他一生就是服侍上帝。但是他面临很多生命的挣扎,他的孩子不听话,都不愿意上教会,因为这缘故,教会就把他辞掉,就告诉别人,他都管不了他的孩子上教堂,那他就根本不能再做牧师。他失望的离开教会。但是他对上帝的应许没有失望,到处有机会他就为别人讲道。他93岁的时候,悄悄的离开了世界,留下了我这个一直纪念他的人。那已经足够了,因为上帝喜悦这样的一个生命。我们控制不了孩子信不信主,我们控制不了家人能不能上教堂,但是我们能够抓紧上帝的应许,再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的时候,只有死去,因为我们的生命是这样的一个今生无憾的生命。
 
        摩西是一个能够跟上主一起发怒的人,也能够成为跟上帝一起爱百姓的人,他是一个能够跟上上主一起同工的人。愿意我们也是这样,至死我们也无憾。
 
        希望我们的生命是这样,朝向这目标前进。
 
 
 
        讲员: 陈廷忠牧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