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四个敢对王说“不”的人

2025-10-21 作者:耶米玛  
来源:雅博网作者我也要投稿

 微信图片_20251018104515_5922_1.jpg

  经文:王上21;但3章       

  一个敢于对王说“不”的人一定是个勇敢的人,是个有胆识的人,是个坚持原则真理的人,经上记载了一些敢于对王说“不”的人。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四个敢对王说“不”的人》。

  一、老百姓拿伯对以色列王亚哈说“不”

  1.亚哈想占有拿伯的葡萄园:(王上21:1-2)这事以后,又有一事。耶斯列人拿伯在耶斯列有一个葡萄园,靠近撒玛利亚王亚哈的宫。亚哈对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作菜园,因为是靠近我的宫;我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你,或是你要银子,我就按着价值给你。”

  “这事”是(王上20章)所记载以色列王亚哈与亚兰王便哈达争战的事,亚哈因放走了仇敌便哈达受到了先知的责备,21章所记载的事发生在20章之后。普通老百姓拿伯在靠近撒玛利亚王亚哈五宫的地方有一处葡萄园,亚哈亚哈想把拿伯的葡萄园改造自已的菜园。作为王的亚哈当然不缺少葡萄园,但他却贪图老百姓拿伯的葡萄园,因此主动去与拿伯商量,要拿伯把葡萄园给亚哈:拿伯若要葡萄园,亚哈就把更好的葡萄园换给他;拿伯若要银子,亚哈就按着葡萄园的价银给他银子。

  2.拿伯对亚哈说“不”:(王上21:3)拿伯对亚哈说:“我敬畏耶和华,万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桩很公平的交易,亚哈又不是白占拿伯的葡萄园。但拿伯是个敬畏神的人,不敢将他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亚哈。尽管亚哈出的价钱很公道,但却被拿伯一口拒绝了。因为神是应许之地的主人,所以神宣告“地不可永卖,因为地是我的;你们在我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每个支派、家族所分得的土地,都是“拈阄所得的产业”(民36:3),完全是根据神的恩典和权柄,是与神立约所得的分。以色列人在神面前“是客旅,是寄居的”(利25:23),只是神所托付的土地的管家,必须遵行与神所立的约,才能“在那地上长久”(申4:26)。因此,以色列人“要按着祖宗各支派的名字承受为业”(民26:55),代表维持与神的立约关系,继续在神面前蒙记念。在北国属灵最黑暗的时代,仍然有一位拿伯“敬畏耶和华”,敢对王说“不”,不肯出卖自已的葡萄园。

  3.亚哈的闷闷不乐:(王上21:4)亚哈因耶斯列人拿伯说:“我不敢将我先人留下的产业给你”,就闷闷不乐地回宫,躺在床上,转脸向内,也不吃饭。

  葡萄园是拿伯的,买卖的权利在他手里,卖给亚哈不卖是他的权利,然而,亚哈却因着拿伯不给他葡萄园而闷闷不乐,以致于不吃饭,我们看到亚哈性格软弱的一面。“闷闷不乐”原文是“愠怒、恼火”。亚哈之前因为被神谴责纵敌而“闷闷不乐”(20:43),现在又因为拿伯不能满足他的权力欲而“闷闷不乐”。

  4.耶洗别关心亚哈:(王上21:5-7)王后耶洗别来问他说:“你为什么心里这样忧闷,不吃饭呢?”他回答说:“因我向耶斯列人拿伯说:‘你将你的葡萄园给我,我给你价银,或是你愿意,我就把别的葡萄园换给你’,他却说:‘我不将我的葡萄园给你。’”王后耶洗别对亚哈说:“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只管起来,心里畅畅快快地吃饭,我必将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给你。”

  看到亚哈闷闷不乐,王后耶洗别关切地来询问亚哈是什么事,亚哈就把拿伯不给他葡萄园的事说给了耶洗别。以色列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是有限制的,以色列王的王权也是受限制的;但来自西顿的耶洗别却不这么想,因为外邦君王的权柄是不受限制的。“你现在是治理以色列国不是”,这句话是讽刺亚哈的软弱无能。耶洗别不但把外邦的偶像带进了以色列,也把外邦的王权带进了以色列。亚哈从外邦娶来这样一位王后,自然会“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比他以前的列王更甚”(16:30)。耶洗别劝亚哈只管起来吃饭,她有办法把拿伯的葡萄园给了亚哈,满足亚哈的权利欲。

  5.耶洗别谋杀拿伯:(王上21:8-14)于是,托亚哈的名写信,用王的印印上,送给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信上写着说:“你们当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又叫两个匪徒坐在拿伯对面,作见证告他说:‘你谤渎神和王了’;随后就把他拉出去用石头打死。”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得了耶洗别的信,就照信而行;宣告禁食,叫拿伯坐在民间的高位上。有两个匪徒来,坐在拿伯的对面,当着众民作见证告他说:“拿伯谤渎神和王了。”众人就把他拉到城外,用石头打死。于是打发人去见耶洗别说:“拿伯被石头打死了。”

  这个心狠手辣的耶洗别见拿伯不把葡萄园卖给亚哈,动了杀机,她“托亚哈的名写信,用王的印印上”,表示耶洗别已经轻车熟路、惯于干政,而软弱的亚哈顺其自然,不加干涉。让“那些与拿伯同城居住的长老贵胄”“宣告禁食”,意思是城中发生了危机,所以需要全民禁食认罪。律法规定“亵渎耶和华名的,必被治死”(利24:16),在禁食认罪的时候控告拿伯“谤渎神和王”,更容易激起民愤、被判死罪。安排“两个匪徒”作见证,是因为摩西律法规定,当死的罪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见证人(民35:30;申17:6)。魔鬼比信徒更熟悉圣经,耶洗别信中的安排,表明她熟悉律法,所以能根据律法,确保谋杀拿伯的过程在程序上完全合法。律法并不能使耶洗别归向神,反而让她研究如何钻律法的空子,诬陷拿伯谤渎神和王了,用栽赃陷害的手段用石头打死了拿伯及其众子。虽然信是用亚哈王的印章封口的,但长老贵胄都知道命令是来自耶洗别,可见,耶洗别的擅权行为经常发生,亚哈并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王。因此接信后就照着信上的吩咐去行,之后直接去向耶洗别汇报。拿伯敢向亚哈王说“不”,而长老贵胄却不敢向王后耶洗别说“不”。

  6.亚哈要得拿伯的葡萄园:(王上21:15-16)耶洗别听见拿伯被石头打死,就对亚哈说:“你起来得耶斯列人拿伯不肯为价银给你的葡萄园吧!现在他已经死了。”亚哈听见拿伯死了,就起来下去,要得耶斯列人拿伯的葡萄园。

  耶洗别把拿伯和他的众子被谋杀(王下9:26)的事告诉亚哈,土地无人继承,亚哈就可以毫无顾忌地霸占无主的葡萄园。亚哈听说拿伯死了,就立即欢欢喜喜地起来下去,要得拿伯的葡萄园。亚哈对仇敌亚兰王“仁慈”(20:31),对自已的人民拿伯却残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论是对仇敌的“仁慈”、还是对百姓的残忍,动机都是为了他一己的私利。

  7.神要以利亚去见亚哈:(王上21:17-19)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你起来,去见住撒玛利亚的以色列王亚哈,他下去要得拿伯的葡萄园,现今正在那园里。你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你杀了人,又得他的产业吗?’又要对他说:‘耶和华如此说: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

  神的话临到了以利亚,要他去拿伯的葡萄园见亚哈,宣布神对他的审判“狗在何处舔拿伯的血,也必在何处舔你的血”,指拿伯在城外被害(13节);而亚哈则死于基列的拉末,尸体运回撒玛利亚后,狗也在城外舔他流在车上的血(22:38)。

  8.以利亚宣布神对亚哈的审判:(王上21:20-26)亚哈对以利亚说:“我仇敌啊,你找到我吗?”他回答说:“我找到你了,因为你卖了自己,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说:‘我必使灾祸临到你,将你除尽,凡属你的男丁,无论困住的、自由的,都从以色列中剪除;我必使你的家像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的家,又像亚希雅的儿子巴沙的家,因为你惹我发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论到耶洗别,耶和华也说:‘狗在耶斯列的外郭,必吃耶洗别的肉。凡属亚哈的人,死在城中的,必被狗吃;死在田野的,必被空中的鸟吃。’”(从来没有像亚哈的,因他自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受了王后耶洗别的耸动,就照耶和华在以色列人面前所赶出的亚摩利人,行了最可憎恶的事,信从偶像。)

  神的话临到了先知以利亚,要他去责备亚哈,宣布对他的审判,以利亚就去拿伯的葡萄园找亚哈,亚哈视仇敌亚兰王为兄弟(20:32),却视神的先知以利亚为仇敌,可见他是个敌友不分的人。“卖了自己”意思是亚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接着,宣布了神对他的审判:神要使亚哈的家像耶罗波安的家、巴沙的家,因为亚哈惹神发怒,又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过去,因为耶洗别的一句话,以利亚就“起来逃命”(19:3);现在有了神的话,以利亚就能刚强壮胆,宣告神对耶洗别的审判:狗必吃耶洗别的肉。耶洗别自以为阴谋得逞,结果不但害了丈夫亚哈,也害了自己,最后死于耶户之手,尸体被野狗吃了(王下9:36)。

  以利亚向亚哈所宣告的审判(21-24节),与亚希雅向耶罗波安所说的(14:10-11)、耶户向巴沙所说的相似(16:3-4),因为神对罪的刑罚都是一样的。

  “从来没有像亚哈的”,指亚哈的恶行超过以前的以色列王。因为他亲身经历了两次迦密山的神迹(18:38、45)、两次靠神战胜亚兰(20:13、28)、两次先知的责备(18:18;20:42),却仍然不肯回转,信从偶像,反而“自卖”。

  9.亚哈认罪悔改:(王上21:27-29)亚哈听见这话,就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耶和华的话临到提斯比人以利亚说:“亚哈在我面前这样自卑,你看见了吗?因他在我面前自卑,他还在世的时候,我不降这祸,到他儿子的时候,我必降这祸与他的家。”

  听到先知以利亚的责备后,亚哈立即认罪悔改,“撕裂衣服,禁食,身穿麻布,睡卧也穿着麻布,并且缓缓而行,”表示降卑自己,后悔自己所行的恶。虽然亚哈作恶自卖,罪大恶极,只因着他这一点的“自卑”,神就怜悯他,缓期执行部分刑罚,神决定在亚哈在世时不降这灾,到他儿子约兰时才降灾于他的家。

  我们在神对待亚哈的事上,看到了神的公义与慈爱。

  10.亚哈之死:(王上22:34-35)有一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以色列王的甲缝里。王对赶车的说:“我受了重伤,你转过车来,拉我出阵吧!”那日,阵势越战越猛,有人扶王站在车上,抵挡亚兰人。到晚上,王就死了,血从伤处流在车中。

  亚哈末年,在基列的拉末的战场上,亚兰军队中的一个人随便开弓,恰巧射入亚哈的甲缝里,亚哈王就死了,应验了先知以利亚(21:21)与米该雅的预言(13-28)。

  二、但以理的三友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说“不”

353cf2d51e2e3d1667dbc7ad03bcd1c8.jpg

  1.尼布甲尼撒王制造并敬拜金像:(但以理书3:1-7)尼布甲尼撒王造了一个金像,高六十肘,宽六肘,立在巴比伦省杜拉平原。尼布甲尼撒王差人将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召了来,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于是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都聚集了来,要为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像行开光之礼,就站在尼布甲尼撒所立的像前。那时传令的大声呼叫说:“各方、各国、各族的人哪,有令传与你们:你们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当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各方、各国、各族的人民一听见角、笛、琵琶、琴、瑟和各样乐器的声音,就都俯伏敬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金像。

  尼布甲尼撒王可能受到他大像梦的启发,制造了一个巨大的金像,这像高“高六十肘,宽六肘”,大约是27米高、2.7米宽,就像一个八层楼的高塔,立在平原让人远远就可以看到。参加金像揭幕礼的是各省的“总督、钦差、巡抚、臬司、藩司、谋士、法官和各省的官员”,这个名单是按等级排列的。尼布甲尼撒王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下令,要他所管辖的全国人民,一听见乐器的响声,就都俯伏敬拜王所立的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因此,当乐器声响起,全国人民一本正经地随着乐声起伏,敬拜毫无生命气息的偶像,而乐队震天动地,只是听从一根指挥棒。

  2.但以理三友因不拜金像被控告:(但以理书3:8-12)那时,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对尼布甲尼撒王说:“愿王万岁!王啊,你曾降旨说,凡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声音的都当俯伏敬拜金像。凡不俯伏敬拜的,必扔在烈火的窑中。现在有几个犹大人,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不可雕刻、跪拜偶像是十诫中的第二诫:(出埃及记20:4-5)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像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 神是忌邪的 神。但以理他们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知道拜偶像是得罪神的大罪,谨守律法,所以才没有跟从巴比伦人敬拜偶像。

  就在“万众一心拜金像”的和睦光景中,突然传来了不和睦的一幕。有几个迦勒底人进前来控告犹大人,他们首先重提王的命令,接着说出三个不拜金像的犹大人的名字,就是王所派管理巴比伦省事务的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王啊,这些人不理你,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其实,他们并不是不理王,而是“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迦勒底人以此来激怒王。

  3.尼布甲尼撒王诱迫三友拜金像:(但以理书3:13-15)当时,尼布甲尼撒冲冲大怒,吩咐人把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带过来,他们就把那些人带到王面前。尼布甲尼撒问他们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你们不侍奉我的神,也不敬拜我所立的金像,是故意的吗?你们再听见角、笛、琵琶、琴、瑟、笙,和各样乐器的声音,若俯伏敬拜我所造的像,却还可以;若不敬拜,必立时扔在烈火的窑中,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

  果然,尼布甲尼撒听见这话就“冲冲大怒”,因为自己所提拔的人不肯顺服,相当于自打耳光、有失颜面,并不利于维持社会稳定。因此,王表示愿意再给这三人一个机会,软硬兼施地劝诱他们妥协(14-15节),其实也是让自己有个台阶可下。尼布甲尼撒狂妄地宣称:“有何神能救你们脱离我手呢?”好像但以理三友的性命掌管在他手中。

  4.但以理三友对尼布甲尼撒说“不”:(但以理书3:16-18)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对王说:“尼布甲尼撒啊,这件事我们不必回答你,即便如此,我们所侍奉的 神能将我们从烈火的窑中救出来。王啊,他也必救我们脱离你的手;即或不然,王啊,你当知道我们决不侍奉你的神,也不敬拜你所立的金像。”

  面对盛怒中的尼布甲尼撒王,但以理的三友坦然无惧,他们因着敬畏神就不惧怕人,他们承认他们的确没有敬拜王所立的金像,回答王他们所侍奉的神能够从烈火窑中拯救他们。他们一面相信神的能力,一面尊重神的主权,即或不然,他们宁死决不侍奉王的神,也不敬拜他所立的金像。但以理的三友给我们留下信心与顺服的好榜样。

  5.但以理三友被扔在烈火窑中:(但以理书3:19-23)当时,尼布甲尼撒怒气填胸,向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变了脸色,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这三人穿着裤子、内袍、外衣,和别的衣服,被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那抬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人都被火焰烧死。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这三个人都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

  但以理三友的回答彻底激怒了尼布甲尼撒王,王气得变了脸色,在盛怒中丧失理智地吩咐人把窑烧热,比寻常更加七倍;又吩咐他军中的几个壮士,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三人捆起来,扔在烈火的窑中,他们就被扔在烈火窑中。因为王命紧急,窑又甚热,抬三友的人都被火焰烧死了。这三人就被捆着落在烈火的窑中,在人看来必死无疑。

  6.尼布甲尼撒王的惊奇:(但以理书3:24-25)那时,尼布甲尼撒王惊奇,急忙起来,对谋士说:“我们捆起来扔在火里的不是三个人吗?”他们回答王说:“王啊,是。”王说:“看哪,我见有四个人,并没有捆绑,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伤;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

  就在尼布甲尼撒王观看的时候,一件使他惊奇的事发生了,因为王明明看见捆起来扔在火里的是三个人,现在王却看到的是四个人,他们并没有捆绑,而是在火中游行,也没有受到伤害;那第四个的相貌好像神子。是的,神与他们同在,这正应验了先知的话:(以赛亚书43:2)你从水中经过,我必与你同在;你趟过江河,水必不漫过你;你从火中行过,必不被烧,火焰也不着在你身上。尼布甲尼撒王的火窑虽然甚热,能够烧死抬三友的壮士,却无力伤害三友。

  7.神救但以理三友出火窑:(但以理书3:26-27)于是,尼布甲尼撒就近烈火窑门,说:“至高 神的仆人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出来,上这里来吧!”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就从火中出来了。那些总督、钦差、巡抚,和王的谋士一同聚集看这三个人,见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

  在尼布甲尼撒王亲眼看见的大神迹面前,他亲自就近烈火窑门,呼吁三友上这里来吧!称呼三友是“至高神的仆人”。三友听到王的呼叫声,就从烈火窑中走了出来。那些拜金像的人都聚集前来看这三个人,就发现“火无力伤他们的身体,头发也没有烧焦,衣裳也没有变色,并没有火燎的气味。”神透过他们见证了他们所侍奉的神真神。

  8.尼布甲尼撒尊荣神:(但以理书3:28-29)尼布甲尼撒说:“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的 神是应当称颂的!他差遣使者救护倚靠他的仆人,他们不遵王命,舍去己身,在他们 神以外不肯侍奉敬拜别神。现在我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 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

  但以理为王解梦后(但以理书2:1-46),王曾为神作见证:(但以理书2:47)王对但以理说:“你既能显明这奥秘的事,你们的 神诚然是万神之神、万王之主,又是显明奥秘事的。”这次,王亲口承认犹大人所侍奉的神是应当称颂的。因为他差遣使者救护了依靠他的仆人,见证了三友如何不遵王命,舍去已身,在他们的神之外不肯侍奉别神。因此王降旨:“无论何方、何国、何族的人,谤讟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之 神的,必被凌迟,他的房屋必成粪堆,因为没有别神能这样施行拯救。”这是允许被掳的百姓在巴比伦可以自由地敬拜神、得着属灵的复兴,应验了神的应许:“被掳去的犹大人,就是我打发离开这地到迦勒底人之地去的,我必看顾他们如这好无花果,使他们得好处”(耶24:5)。但以理三友甘愿舍弃自已的性命见证他们所侍奉的神是真神,让尼布甲尼撒王知道了他们所侍奉的神“能救他们脱离王的手”,为同胞赢得了敬拜真神的自由,使神的名得了荣耀,传扬到了新巴比伦帝国。

  9.但以理三友得高升:(但以理书3:30)那时王在巴比伦省,高升了沙得拉、米煞、亚伯尼歌。

  在这个大神迹面前,尼布甲尼撒王彻底降服在神的面前,不再顾及自已的颜面,而经过了烈火窑考验的三友,不仅没有受到处罚,反而意外地得到了高升。“因为尊重我的,我必重看他;藐视我的,他必被轻视(撒母耳记上2:30b)。”

  结语:敬畏神的老百姓拿伯勇敢地对以色列王亚哈的无理要求说“不”,尽管拿伯死在耶洗别的毒计中,但伸冤在神,神必报应(申32:35)。神亲自为拿伯伸了冤,显明了神的公义。当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强迫人民拜他所立的金像时,被掳的犹大人但以理三友勇敢地对尼布甲尼撒说“不”。虽然但以理三友被扔在烈火窑中,但神与他们同在,拯救他们出了烈火窑,且得了高升,见证了神的大能。 

 

【作者简介】 耶米玛,雅博网编辑,河北邯郸人,1999年8月20日受洗归主,2000年开始侍奉到今。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