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洁净与复兴的呼唤(上)
第104篇:洁净与复兴的呼唤(上)
——圣殿蒙尘之思考
经文:可11:15-19
洁净圣殿是耶稣生平中非常重要的片段,四福音的作者都没有忽略这一事件。洁净圣殿一事是发生于星期一,在耶稣凯旋进京后的第二日。星期日那天千万群众排列路旁,等候耶稣凯旋进城。他在众人欢呼迎接,骑着驴驹前来,一直走到圣殿阶前。因此,洁净圣殿是耶稣进京后做的第一件非常紧要的事。
耶稣进入圣殿,并观察四周正发生的事,看见一切的腐败。不久,他心灵忧伤,离开圣殿,回到伯大尼,在那里度过了星期天的晚上。星期一清早,他起来返回圣殿,把亵渎圣殿的人驱逐出去。表现了耶稣对圣殿被用作商业交易的愤慨,以及他坚持圣殿是敬拜神的场所,不能用作他途的立场。这也是耶稣和当时宗教领袖正面冲突的起点,具有深远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一、宗教商业化对圣殿神圣性的侵蚀
据《约翰福音》记载,耶稣在圣殿看见卖牛、羊、鸽子的和兑换银钱的人都在圣殿里做买卖,非常气愤,于是用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赶出去,又推翻钱商们的桌子,并说:"把这些东西拿出去,不要将我父的殿当作作买卖的地方。(约2:16)"这说明,当时的圣殿被侵蚀,已经开始走商业化路线。
圣殿的外院是外邦人敬拜之所,却悲惨地遭滥用了,与贸易市场无异,并且还多由祭司经营,用作买卖交易场所,包括公牛、绵羊、鸽子等祭牲。人们还利用圣殿来检验祭牲是否纯全,又在其中找换外币。每逢逾越节,成千上万的朝圣者长途跋涉地从各国来到圣殿。朝圣者通常都无法自备祭牲:即使备了,也要花一笔费用,用于交给检验官查看是否合格。这种为琐事争论的场面造成了圣殿完全失控的气氛,导致耶稣发出犹如火山爆发的巨吼。要知道,大节期中会卖出数以万计的牲口,不幸的是,大祭司和祭司们经常在这种交易中取利。那稣站出来对抗的,正是这种把宗教商业化和世俗化的做法的人。
我们想象一下,商贩在圣殿内摆摊设点,吆喝叫卖,在这种商业气息隆重污染下,这是怎样的氛围?是不是与圣殿的神圣性格格不入?信徒在祷告和崇拜时还能保持专注和敬畏之心吗?若圣殿商业化,信仰就一定会功利化,导致信徒将宗教视为一种满足个人欲望的手段,而非对神的敬畏和崇拜。这种功利化的信仰观念严重削弱了圣殿的神圣性。在圣殿内进行商业活动,实际上是对神的一种亵渎。圣殿是神与信徒沟通的神圣场所,商业活动的存在无疑是对这种神圣关系的破坏。
什么叫宗教商业化?通常表现为在宗教场所内进行商业活动,如贩卖宗教用品、提供有偿宗教服务等。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圣殿的宁静和庄严氛围,还使宗教活动变得功利和世俗。教会商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但通常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1.商业活动的性质与范围是否以营利为目的:教会内的商业活动若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如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以获取利润,这可能被视为商业化表现。
2.商业活动是否干扰宗教活动:如果商业活动在时间上或空间上干扰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如礼拜、祷告等,这也可能被视为商业化的一个标志。
3.商业活动是否与宗教教义相悖:教会内的商业活动若与宗教教义相冲突,如销售与宗教教义不符的商品或宣传迷信思想,这显然是不符合宗教精神的商业化行为。
4.财务管理与透明度以及收入来源与使用:教会的收入来源应主要来自于信徒的奉献和合法的宗教活动收入。如果教会过度依赖商业活动收入,或者将收入用于与宗教活动无关的领域,这可能表明教会存在商业化倾向。教会应公开其财务状况,包括收入、支出和资产情况。缺乏透明度可能导致信徒对教会的信任度降低,并可能引发对教会商业化的质疑。
5.教会职能与使命的偏离是否偏离宗教职能:教会的核心职能是传播福音、引领信徒走向信仰、提供精神慰藉和道德指引。如果教会过度关注商业活动,而忽视了其宗教职能,这可能被视为商业化的表现。
6.是否忽视信徒需求:教会应关注信徒的精神需求和宗教信仰的发展。如果教会将商业利益置于信徒需求之上,这可能表明其已经偏离了教会的初衷和使命。
教会商业化的标准涉及商业活动的性质与范围、财务管理与透明度、教会职能与使命的偏离以及社会影响与舆论评价等多个方面。在判断教会是否商业化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谨慎评估其对教会声誉、信徒信任度以及宗教精神的影响。同时,z /-府和宗教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对教会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其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维护宗教界的和谐稳定。圣经说:"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哈2:20)"
二、世俗化对圣殿神圣性的冲击
世俗化则是指宗教逐渐脱离其原有的神圣性和精神内涵,而更多地融入世俗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变迁,一些信徒开始将世俗社会的价值观带入圣殿,如追求物质享受、个人主义等。这些价值观与宗教的教导相悖,破坏了圣殿的神圣氛围。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生活方式的世俗化:世俗化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信徒在圣殿中的行为。例如,一些信徒在圣殿内穿着随意、举止轻浮,甚至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祷告场所,这些行为都严重损害了圣殿的神圣性。
其次,对宗教传统的忽视:世俗化还导致一些信徒对宗教传统和仪式的不尊重。他们可能认为这些传统和仪式过于繁琐或过时,从而选择忽视或摒弃。这种对宗教传统的忽视进一步削弱了圣殿的神圣性。
如何抵挡世俗化的侵袭?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着手:
1.加强信仰教育:提高信徒对宗教教义的理解和认同,增强他们的宗教信仰和虔诚度。通过定期举办圣经学习班、信仰分享会等活动,帮助信徒深入理解宗教的精髓和内涵。
2.强化教会内部管理:确保教会的运作符合宗教精神和信仰价值,避免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和世俗化运作。建立健全的教会管理制度,规范教会的行为和活动。
3.倡导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共处:虽然要抵挡世俗化,但教会也应积极与社会互动,参与社会服务,传递正能量。同时,要明确宗教与社会的界限,避免宗教被过度政zh i化或商业化。
4.加强信徒的归属感和使命感:通过组织各种宗教活动,如礼拜、祷告、传教等,增强信徒对教会的归属感和使命感。让信徒感受到自己在教会中的价值和作用,从而更加珍惜和维护教会的神圣性。
5.积极应对外部挑战:面对社会变迁和世俗化的挑战,教会应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同时,要坚持自己的信仰立场和宗教精神,不被世俗化的浪潮所吞没。
综上所述,宗教商业化和世俗化的人通过破坏圣殿的宁静氛围、功利化信仰观念、亵渎神灵、融入世俗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及对宗教传统的忽视等方式,使圣殿失去了原有的神圣性。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神的旨意和圣殿的初衷,还对信徒的信仰生活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坚决反对宗教商业化和世俗化,保持圣殿的神圣性和纯洁性。抵挡教会的世俗化需要教会和信徒共同努力,得从多个方面着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会的纯洁性和神圣性,让信徒在信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圣经说:"岂不知你们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你们里头吗?若有人毁坏神的殿,神必要毁坏那人;因为神的殿是圣的,这殿就是你们。(林前3:16-17)"(本讲章来自《小方舟文集》第三辑,作者微信:17206036065)
【作者简介】 小方舟:原名吴建梅,雅博网编辑。江苏省连云港灌南人,江苏神学院本科毕业。自幼爱好文学、写作,信主前曾在电台、报刊等发表过文章。1999年8月31日信主加入教会并参与事奉至今。信主后立志为主写作,希望通过文字来牧养,使更多人得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