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蒙召到使命
经文:耶1:4-10
今天的经文不仅记录了先知耶利米蒙召的神圣时刻,更揭示了上帝对人类生命的主权、对时代的关怀以及对被召者的奇妙塑造,它向读者揭示了一个重要真理:看似偶然的人生轨迹背后,始终有一位掌管生命的主早有丰盛的预备;看似无力的生命处境中,始终有一份超越自身的神圣使命。这其中的真理不仅属于耶利米,也属于每一位愿意回应上帝呼召的人。
一、上帝的预定和拣选
耶和华对耶利米说的话让我们看明生命来源的真相,我们的存在并非偶然,而是上帝主权计划的一部分:“我未将你造在腹中,我已晓得你;你未出母胎,我已分别你为圣;我已派你作列国的先知。”(耶1:4-5)
“晓得”在希伯来文中并非简单的认知,而是表达上帝对耶利米的全然知晓与亲密联结。在耶利米尚未成形以先,上帝就已将他纳入自己的计划,这种“预先晓得”不是基于耶利米的行为或潜能,而是源于上帝自身的主权与慈爱。“分别为圣”的意思是将某物或人从普通用途中分别出来,归给上帝作神圣的器皿。未出母胎就被上帝分别为圣,这并非指耶利米天生具有道德的完美,而是指他的生命被赋予了神圣的使命,他的存在是为荣耀上帝、完成上帝的托付。这种分别不取决于人的选择,而是源于上帝的主动恩典。每一个被上帝呼召的人,其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早已被上帝预先设定,不随环境而改变。“派”在希伯来文中是差遣、任命的意思,上帝不仅拣选了耶利米,更赋予他作列国的先知的具体使命。“列国”表明耶利米的使命超越犹大民族的界限,也暗示着上帝的关怀并非局限于某一群体,而是涵盖全人类。上帝的呼召往往具有超越性,它打破我们对自我能力的局限认知,将我们引向更宏大的神圣计划。
上帝对耶利米的拣选向我们显明一个真理:人的生命是上帝主权计划的体现。我们是被上帝预先知晓、分别为圣、赋予使命的存在。这认知足以改变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不再在世俗中寻找价值,而是坦然接受上帝赋予的独特使命,无论它看起来多么艰巨。
二、面对使命、人性的软弱
面对上帝的呼召,耶利米的反应充满了人性的真实:“我就说:‘主耶和华啊,我不知怎样说,因为我是年幼的。’”(耶1:6)当我们面对超越自身能力的使命时,最先涌现的往往是胆怯与自我怀疑。
耶利米所说的“年幼”可能指年龄的稚嫩,也可能指经验、能力的欠缺。耶利米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有限,他害怕仅凭一己之力无法胜任先知的职分。这种恐惧并非毫无道理,先知的职责是传讲上帝的话语,常常需要面对君王、祭司和百姓的反对,甚至可能遭遇逼 -/迫与危险。旧约的摩西(出4:10)、基甸(士6:15),新约的使徒保罗(弗3:8)都曾有过相似的软弱。然而,上帝的呼召常临到那些自觉软弱的人,因为祂的大能正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参林后12:9)。耶利米的推辞中还隐藏着深层的敬畏,他不敢轻忽地传讲上帝的话语。这种敬畏并非错误,但他错将自我的软弱置于上帝的能力之上。我们常像耶利米一样过分关注自己的不足,却忘记了上帝的呼召从不基于人的能力,而是基于祂自己的信实。上帝不一定呼召有能力的人,但祂一定让所有被祂所呼召的人有能力。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回应呼召的起点。当我们坦然承认“我不能”时,才能真正依靠“神能”,这正是信仰的核心——不是倚靠自己,而是信靠那呼召我们的主,祂必与我们同在、同行。
三、上帝的应许与装备超越自我
面对耶利米的推辞,上帝并未责备他,而是藉坚定的呼召和同在的应许加添他力量:“你不要说‘我是年幼的’,因为我差遣你到谁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说什么话,你都要说。”(耶1:7-8)上帝要耶利米超越年龄的局限,定睛祂的权柄,因为耶利米使命的成就不在于他自己的资历或能力,而在于上帝的差遣;“到谁那里去”(地点)与“说什么话”(内容)都由上帝亲自定规,耶利米的责任只是顺服。这种顺服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对神的信靠——上帝既知道他的软弱却仍差遣他,就必预备他所需的一切。
上帝应许耶利米:“你不要惧怕他们,因为我与你同在。”先知的工作必然面对反对与逼 -/迫,耶利米日后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参耶20:7-10),但神的同在是他力量的源泉。“我与你同在”是贯穿《圣经》的神圣承诺,从雅各(创28:15)到耶稣的门徒(太28:20),这一应许成为上帝百姓面对困境时的坚固保障。“要拯救你”不仅指脱离物理环境上的危险,更指在使命中的得胜,上帝必保守他完成使命,使自己的话不致落空。
为了让耶利米更直观地感受到祂的同在与装备,上帝进一步以象征性的动作坚固他的心:“于是耶和华伸手按我的口,对我说:‘看哪,我已将我的话放在你口中。’”(耶1:9)这意味着耶利米所说的不再是自己的言语,而是上帝的启示。旧约中“上帝的话”是创造与救赎的力量(参创1:3;赛55:11),上帝将祂的话放在耶利米口中,就是赋予他超越自身能力的权柄与能力。耶利米不必担心自己不会说话,因为他口中的话语并非出于自己,乃是出于神。
最后,上帝向耶利米显明他使命的终极目的:“我今日立你在列邦列国之上,为要施行拔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耶1:10)这话阐明先知工作的双重性:审判与重建。“拔出、拆毁、毁坏、倾覆”指向对罪恶与偶像的审判:上帝要藉耶利米的宣告让犹大和列国认识他们的过犯,面对悖逆上帝的后果;“建立、栽植”则指向审判之后的盼望:上帝的审判是为清除罪恶,使人重新归向祂,建立新的生命与秩序。上帝的工作常是如此,祂先拆毁我们生命中不合祂心意的部分,再建立永恒的根基,带来新的创造。耶利米的使命看似充满破坏,实则蕴含着救赎的盼望,唯有承认罪恶,才能经历悔改;唯有破碎旧我,才能得着新生。
上帝对耶利米的装备向我们揭示:上帝的呼召必然伴随祂的供应,祂不会让我们独自面对使命中的挑战。当我们感到无力时,当记得上帝的应许:“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林后12:9)
四、从看见确认到顺服践行
从后文可知,上帝向耶利米展现了杏树与烧开的锅的异象(耶1:11-14),象征上帝的话必速速成就,审判必临到列国。这些异象进一步坚固了耶利米的信心,使他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顺服。上帝对耶利米的呼召包含三个步骤:首先是宣告拣选;其次是回应推辞;最后是应许装备。许多《圣经》人物的蒙召都是如此,上帝总是主动发出呼召,允许人表达自己的软弱,再以应许消除人的恐惧,最终使人在信心中顺服。
耶利米的顺服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基于对上帝主权的认信与对使命的清晰认知。他清楚自己使命之艰难,但他知道违背上帝比面对人的反对更可怕(参耶20:9)。耶利米的顺服带给我们重要的启示:回应呼召不是一次的决定,而是一生的委身。上帝对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呼召,无论是家庭中、职场上、教会里,我们都被分别为圣,为要荣耀神的名。这些呼召可能不像耶利米那样轰轰烈烈,却同样重要,因为上帝的荣耀不仅彰显在伟大的使命中,也彰显在平凡的顺服里。对上帝呼召的顺服应当贯穿我们生命的始终:每一天我们都需要重新交托,承认自己的软弱,依靠神的力量前行;每一次面对挑战,我们都要重温神的应许,确信祂的同在。
总结:穿越时空的光照与我们的回应
这段经文所蕴含的真理在当今这个强调自我实现、追求个人成功的时代依然意义深远,它呼唤我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使命的本质。
首先,我们的生命是上帝预先计划的杰作(弗1:4-5)。这意味着我们的身份不取决于职业、成就或他人的评价,而在于上帝的拣选。无论我们境遇如何,都可以因着这份拣选而拥有稳固的安全感。
其次,上帝的呼召常常超越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可能因此胆怯,但上帝正是要我们走出舒适区,依靠祂的力量去成就看来不可能的事:去原谅一个伤害过自己的人,去承担一项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去为真理发声而面对压力……神的呼召可能让我们感到无力,但这正是我们见证上帝大能的美好时机。
再次,顺服的核心是信靠上帝的同在。上帝应许耶利米“我与你同在”,也如此应许我们。我们不必惧怕困难,因为上帝必亲自与我们同行,祂的同在是我们得胜的保证。
最后,使命的本质是成为上帝话语的出口。上帝将祂的真理放在每一个属祂的儿女心中(参约14:26)。我们的使命不仅是听道,更是行道;不仅是接受真理,更是传扬真理。在这个充满谎言与混乱的世界,我们被分别为圣,要成为上帝话语的见证,让更多人听见祂的声音,认识祂的道路。
亲爱的弟兄姐妹,生命的意义不在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而在于回应上帝的呼召;使命的成就不在于依靠自己的能力,而在于信靠上帝的同在。正如耶利米最终成为刚强的先知,我们的生命也可以见证上帝的信实。让我们以耶利米为榜样,坦然接受上帝的拣选,勇敢回应呼召,在神的同在中活出分别为圣的生命,完成祂所托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