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重建圣殿——十二先知书解经之《哈该书》

2025-09-14 作者:汤士文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宫殿.png

  十二先知书的最后三卷《哈该书》《撒迦利亚书》和《玛拉基书》反映了被掳回归以后的犹太群体面临的一些重要课题,例如重建圣殿、重建圣城以及重建圣民。这三卷书对于我们今天的教会建设很有启发性和现实意义。《哈该书》主要关注重建圣殿,其书名取自先知哈该。“哈该”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节期”或“我的筵席”。哈该有可能是在以色列的某个宗教节日出生的,因此被命名为“我的筵席”。根据犹太人的传统,哈该大部分的日子住在巴比伦。基于这个传统以及《哈该书》2章3节,有人推测他说预言时已经非常年迈,他曾亲眼见过圣殿未毁时的样式,因而在临死之前担负起平生最大的任务,鼓励人们重建圣殿。他说话的权威以及他对圣殿重建的关注颇支持这种看法。根据《以斯拉记》5章1节及6章14节,哈该和撒迦利亚属于同时代的先知,只是撒迦利亚比哈该晚两年左右。哈该与撒迦利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确保圣殿得以重建。以下本文将从《哈该书》的历史背景、文学结构、内容剖析、神学信息和现实意义五方面对该书加以分析。

  一、《哈该书》的历史背景

  根据《哈该书》1章1节记载,哈该传达信息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即公元前520年),由此可见,《哈该书》的信息是在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发出的,所以我们需要了解波斯时期的历史事件。波斯人一直聚居在伊朗的扎格罗斯山脉一带(Zagros Mountains)。公元前9世纪,波斯是一个小国,由阿契美尼德王朝(Achaemenid Dynasty)管治。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日渐强盛,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Cyrus II)登基,大肆扩展国家版图。居鲁士二世于同年在全国推行安抚政策,下诏让犹太人回归耶路撒冷,准许他们重建家园,以及恢复宗教礼仪。根据《以斯拉记》记载,当时约有5万名犹太人在所罗巴伯及耶书亚等人的带领下回归耶路撒冷,而且居鲁士二世批准他们取回被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圣殿掳去的器皿。他们准备重建于公元前587年被巴比伦人毁坏的圣殿。然而,他们立下了圣殿的根基之后,由于遭到邻近居民的反对,他们被迫停工十五六年之久。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停工,人民早已失去起初回归时的热情与希望,面对困难重重的建殿工程,人民由喜转忧,信心动摇,对神借先知们应许的新时代梦想也随之破灭,转而修建自己的房屋,为自己的生活所需忙碌。然而,重建圣殿对犹太人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圣殿代表他们与神的关系,是他们亲近神、敬拜神的中心,也代表民族的团结与合一,因而刻不容缓。到了公元前520年,神兴起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鼓励人们重建圣殿,4年之后,第二圣殿于公元前516年完成。这是《哈该书》的历史背景。

  二、《哈该书》的文学结构

  《哈该书》不同于其他的先知书,它对于信息及事件的日期都有清楚的交代。根据日期,《哈该书》可以分为5大段落,每一个段落都清楚标明了日期,所有的日期均按事件的先后次序安排。在这5个段落中,4个是哈该宣讲的信息,每篇信息除了附有日期外,还以“耶和华的话临到先知哈该说”或类似的话作为开头语。

  按照上述日期和开头语的提示,《哈该书》的文学结构如下:

  第一篇信息:力劝重建圣殿;

  百姓顺从神的命令;

  第二篇信息:应许新殿荣耀;

  第三篇信息:赐福建殿之民;

  第四篇信息:拣选所罗巴伯。

  先知哈该这四篇信息都是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宣讲的,第一篇信息跟最后一篇信息,前后时间相距不到4个月。

  三、《哈该书》的内容剖析

  哈该在第一篇信息中,对认为当时还不是建造圣殿合适时机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哈该将这篇信息的时间定在波斯王大流士第二年六月初一日(公元前520年8月29日)。他指出,被掳回归的百姓明明能够找到建造自己房屋的资源和时间,他们应该优先考虑建造圣殿。他还提醒他们,饮食、衣物和工资的匮乏并不是拖延圣殿工程的借口,而是他们没有建造圣殿导致的后果。尽管大多数先知的信息都被百姓拒绝,但是被掳回归以后的领袖所罗巴伯和百姓接受了哈该传的这一信息。他们在大流士王第二年六月二十四日(公元前520年9月21日)开始重建圣殿。

  在圣殿工程恢复一个月后的同年七月二十一日(公元前520年10月17日),哈该传达了第二篇信息。这一天应该是住棚节的最后一天。圣殿的重建工作已经重新开始,那些了解第一座圣殿的人都清楚地知道,这第二座圣殿不会像第一座那样宏伟,但哈该鼓励他们不要失望。他告诉他们,这座圣殿的荣耀实际上会超过第一座圣殿。

  哈该的第三篇和第四篇信息都是在同一天,即同年九月二十四日(公元前520年12月18日)发出的,此时距离圣殿重建工作开始已有3个月。第三篇信息分为两部分:(1)关于律法的问题,以耶和华与先知之间的对话形式呈现;(2)鼓励的信息。法律问题的裁决要点在于圣洁的界定,仅仅参与圣殿的建造工作不会使人变得圣洁;但仪式上的不洁或玷污是能够在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圣殿本身也可能因民众的不洁而被玷污。这个民族获得神的认可和接纳的唯一希望在于神的恩典。这座圣殿不会成为神奇的护身符。或许自建殿工程KG以来已经过了3个月,人们开始有些灰心丧气,于是哈该以神的赐福来鼓励他们继续工作。12月正值农忙时节,哈该向众人保证,暂时放下农活来建造圣殿不会导致粮食歉收,相反,丰年即将到来。

  哈该的第四篇信息是向犹大总督所罗巴伯说的。哈该不仅渴望重建圣殿,还渴望犹太百姓在大卫后裔的统治下重新获得独立,并且他对所罗巴伯寄予厚望,认为这位大卫的后裔会成为耶和华拣选的受膏者或弥赛亚。哈该预言大卫之约仍然有效,弥赛亚王国终将来临。基督徒认为这一应许在耶稣身上得到了实现。

  四、《哈该书》的神学信息

  《哈该书》的中心主题就是重建圣殿。正如旧约学者亚察特美雅(Achtemeier)所言,《哈该书》1章8节总结了全书的内容:“你们要上山取木料建造这殿,我就因此喜乐,且得荣耀。这是耶和华说的。”哈该所有的信息都是围绕重建圣殿这个主题而发出的。“圣殿”这个词在希伯来原文中既可以指“房屋”,也可以指“圣殿”,在《哈该书》中出现了10次,其中有8次是指圣殿,其余2次是指百姓的房屋。由此可见圣殿这个主题的重要性。重建圣殿的目的在于讨神喜悦,让神得荣耀。当神的百姓将神和他的圣殿放在首位时,就必蒙福。犹太人因为没有通过重建圣殿来尊荣神而遭受痛苦,但是,当他们开始重建圣殿时,他们将会得到祝福,神会赐予他们丰富的土产。《哈该书》强调重建圣殿是一件美事,是神所祝福的、所喜悦的,是百姓必须完成的圣工。

  《哈该书》指出了人生建造的先后次序,必须要先建造圣殿,才能看见神的祝福;要顾念神的事,才能得到神的祝福。耶稣基督教训门徒要先求神的国和神的义,他们需要的一切衣食,神都必加给他们。耶和华应许说:“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这句话后来通过基督道成肉身而应验。主耶稣把自己的身体比喻为神的殿,借着他实现了神人同在,成全圣殿。我们的身体也是神的圣殿,神的灵居住在我们里面。我们不仅要建造有形的圣殿,更要用神的道来建造属灵的圣殿,让神永远居住在我们里面。

  (作者系浙江神学院教师)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