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博网

生命的洁净与更新

2025-11-04 作者:慕溪  
来源:作者原创我也要投稿

 22219_200805030621221.jpg

  经文:创35:1-15

  主题:生命的洁净与更新

  一、洁净:除掉偶像(创35:1-5)

  二、筑坛:重建敬拜(创35:6-7)

  三、领受:坚固应许(创35:8-15)

  引言:

  各位长辈、亲爱弟兄姊妹,刚才读经员已读过创35:1-15节经文,小弟兄便不再重复。

  长辈弟兄姊妹,雅各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人生精心谋划。他想要长子的名分,就乘人之危用一碗红豆汤从哥哥以扫手中换来;他想要父亲的祝福,就用诡诈的手段骗取;他为了娶心爱的姑娘拉结,服侍舅舅十四年;为了得到产业,又服侍了舅舅拉班七年。他甚至敢与神摔跤,直到神赐给他新的名字——以色列,意为"与神较力得胜"。

  雅各在雅博渡口与神摔跤的经历,无疑是他生命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在那里,他从一个依靠自己聪明诡诈的"雅各",被神重塑为依靠神恩典的"以色列"。我们或许会认为,故事到此就圆满结束了,一个充满瑕疵的生命被神完全更新,从此可以一帆风顺地走天路了。

  但圣经的记载往往比我们的想象更真实,也更深刻。《创世记》第33至34章,展现了一个"得胜"之后的雅各。他与哥哥以扫和解后,忘记了二十年前自已离家时在伯特利向神所许的愿(28:18-22),在宜居宜牧的示剑买了一块地,建造房屋,设立帐棚,过上了安稳舒适的生活,似乎迎来了人生的巅峰。然而,正是在这段看似平静的日子里,危机悄然潜伏。

  他的女儿底拿被示剑玷污,儿子们用诡诈为妹妹报仇,屠杀了示剑城的男丁。雅各得知后,第一反应不是寻求神的指引,而是担心这会招来周边民族的报复,毁了他刚刚建立的安逸生活。我们看到,那个曾经与神摔跤的雅各,在安逸中似乎又回到了过去的老我——依靠自己的算计,而非神的同在。

  更重要的是,经文告诉我们,他的家人从哈兰带来了外邦的神像。这些偶像像无形的枷锁,捆绑着他们的心灵,使他们在信仰上偏离了独一的真神。雅各虽已改名为以色列,但他的家、他的信仰环境却充满了污秽与不洁净。他的生命更新,似乎只完成了一半。

  就在这时,上帝的声音再次响起:"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上帝,就是你逃避你哥哥以扫的时候向你显现的那位。"(创35:1)这声呼唤像一把利剑,刺破了安逸的假象,直指雅各生命中尚未被更新的部分。

  长辈弟兄姊妹,我们是否也像这个阶段的雅各?我们或许信主多年,经历过神的恩典,甚至在某些时刻勇敢地与神"摔跤"。但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我们是否也渐渐被世俗的安逸麻痹?我们心中是否也藏着"偶像"——对财富的贪恋,对地位的渴望,对他人眼光的在意?我们的信仰是否只停留在表面,未深入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雅各的故事告诉我们,信仰的更新不是一锤子的买卖,它需要我们不断回到神面前,一次又一次地洁净与更新。今天,上帝也在向我们发出同样的呼唤:回到祂面前,除去生命中的偶像,重建心中的祭坛。

  接下来小弟兄借着以上我们所读的经文与在座的弟兄姊妹彼此分享一个主题:《生命的洁净与更新》。让我们一同走进雅各在伯特利的经历,看看神如何带领他完成这场迟来却至关重要的生命更新,也让我们思考如何在今天的生活中经历同样的洁净与更新。

  长辈弟兄姊妹,上帝的呼唤,是让雅各从混乱走向安息,从污秽中走向洁净。他立刻命令家人:"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创35:2)。没有洁净,就没有真正的敬拜。当他们顺从,神就亲自为他们开路。

  要经历生命的更新,首先必须经历彻底的洁净。这洁净,就是除掉我们生命中的"偶像"。什么是我们生命中的"偶像"?我们又该如何勇敢地将它们除去呢?

  接下来要分享的第一部分:

  一、洁净:除掉偶像(创35:1-5)

  上帝的声音再次响起在雅各的生命中:"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上帝,就是你逃避你哥哥以扫的时候向你显现的那位。"(创35:1)

  这声呼唤,不仅是要雅各在地理位置上的移动(伯特利位于示剑城南方约50公里),更是对雅各生命的重新定向。从示剑的混乱与暴力中,上帝呼召他回到那个他初次梦见天梯、遇见神,与神立约的地方。

  但这趟归回之旅的第一步,并非立刻起行,而是上帝亲自设立的前提——洁净。雅各顺从地传达了上帝的命令:"你们要除掉你们中间的外邦神,也要自洁,更换衣裳。"(创35:2)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永恒的属灵真理:要来到圣洁的神面前,必须先除去生命中的污秽。没有洁净,就没有真正的敬拜;没有预备,就无法遇见神。

  今天,我们同样面临这一呼召:在归向神的路上,是否愿意像雅各一家那样,彻底除掉生命中的"偶像"?

  当经文中提到"外邦神",我们很容易将其局限为古代的偶像崇拜。但上帝的心意远不止于此。这些从哈兰带来的神像,象征着一切占据人心、取代上帝位置的事物。

  对雅各一家而言,它们是异教信仰的残留,是与世俗妥协的标志。对我们而言,偶像可能以更隐秘的形式存在:

  贪婪与物质主义常常成为现代人的"外邦神"。当财富、地位或物质享受成为人生的终极追求,当安全感建立在银行存款而非上帝的应许上,我们就陷入了与雅各家人相似的光景。耶稣警告:"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6:24)玛门所代表的物质诱惑,正是需要我们除去的偶像。

  情欲与私欲也是常见的偶像。雅各年轻时的诡诈,本质上是自我中心的体现。今天,当我们放纵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或骄傲的眼目时(约壹2:16),就将私欲置于上帝之上。这些欲望像无形的神像,捆绑我们的心灵,使我们偏离真理。

  人际关系的过度依赖同样可能成为偶像。雅各深爱拉结,但如果将某个人的爱与认可视为生命的全部,那人就取代了神的位置。当我们因害怕失去关系而违背信仰原则,或因关系破裂而陷入绝望时,就表明这段关系已成为需要除去的偶像。

  “外邦人的神像”可能包括拉结偷窃的拉班家的神像(31:19)和雅各众子在示剑城掳掠的神像(34:29)。

  雅各的家人顺从地"把外邦人的神像和他们耳朵上的环子交给雅各"(创35:4)。这一行动并非轻易之举。这些神像可能是他们熟悉的信仰寄托,是异邦生活的精神依靠。放弃它们,意味着与过去彻底告别,需要极大的决心。

  对我们而言,除掉偶像同样艰难。要放弃对财富的贪恋,可能需要改变消费习惯,甚至做出经济牺牲;要放下骄傲的自我,需要学会谦卑承认不足;要摆脱对关系的过度依赖,需要将安全感转回上帝。

  这些改变往往伴随痛苦,但正如雅各的顺从所显明的,只有除掉偶像,才能真正来到神面前。

  雅各进一步命令家人"自洁,更换衣裳"(创35:2)。"自洁"指向内在的悔改,承认对偶像的崇拜是罪;"更换衣裳"象征外在生命的更新,活出与蒙召身份相称的样式。这提醒我们,洁净不仅是移除偶像的动作,更是持续的生命更新过程。

  经文记载:"他们便起行前往。神使那周围城邑的人都甚惊惧,就不追赶雅各的众子了。"(创35:5)这一奇妙的保护,印证了顺服带来的祝福。

  雅各一家刚在示剑犯下屠杀之罪,本应面临联合报复,但当他们决心洁净自己、跟随神时,上帝亲自介入,为他们争战开路。

  这一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当我们愿意除掉生命中的偶像,归向神时,祂必成为我们的盾牌和避难所。这种保护不是指生活一帆风顺,而是无论遭遇何种困境,神的恩典都够用。

  当我们不再依赖财富,祂赐够用的供应;当我们放下私欲,祂赐心灵的平安;当我们倚靠祂而非人,祂赐永恒的安全感。

  长辈弟兄姊妹,雅各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实践洁净的榜样。

  首先,我们需要诚实省察内心。每天祷告求神光照:"主啊,我的生命中是否有取代你的偶像?是贪婪、情欲,还是对人的过度依赖?"只有愿意面对罪,才能开始洁净的过程。

  其次,我们需要采取具体行动。若财富是偶像,就学习奉献,将资源用于荣耀神;若自我是偶像,就学会倾听与顺服,在团队中放下自己的意见;若关系是偶像,就多花时间与神相交,从祂那里获得爱的满足。这些具体的改变,帮助我们逐步摆脱偶像的辖制。

  最后,我们需要依靠圣灵的力量。除掉偶像不是靠人的能力,而是靠圣灵的帮助。当我们软弱时,求圣灵赐力量,记住先知以赛亚的提醒:"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30:15)

  结语:

  雅各一家的洁净,为他们的伯特利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样,我们生命中的洁净,是来到神面前的必要预备。

  当我们勇敢除掉"外邦神",让心灵成为圣洁的居所时,必经历神的同在与祝福。正如雅各即将在伯特利重建祭坛,我们在洁净之后,也将进入更深的敬拜与委身。这洁净的功课,不是终点,而是蒙福之旅的美好起点。

  二、筑坛:重建敬拜(创35:6-7)

  雅各一家在示剑完成了彻底的洁净——除掉了外邦神像,自洁更换了衣裳。经文记载:"于是雅各和一切与他同在的人到了迦南地的路斯,就是伯特利。"(创35:6)"于是"二字揭示了前后事件的必然联系:洁净之后,便是前往神所预备的地方,进行更深的委身。

  伯特利,这个"神的殿",对雅各而言意义非凡。二十年前,他逃避哥哥以扫时曾在此地梦见天梯,神向他应许赐福。如今,他带着全家回到这个神圣的地方,第一件事便是"筑了一座坛"(创35:7)。筑坛,是雅各对神洁净之恩的回应,是生命更新后的必然行动。

  今天,当我们经历了生命的洁净,是否也像雅各一样,渴望在神面前重建敬拜的祭坛?还是在忙碌的生活中,渐渐忽略了与神的关系,让心灵的祭坛蒙尘?

  "筑坛"在圣经中始终与"敬拜"紧密相连,是人与神相遇、献祭与委身的象征。雅各在伯特利筑坛,绝非简单的仪式,而是对神的全然委身。

  首先,筑坛是承认神的主权。雅各为坛起名"伊勒伯特利",意为"伯特利之神",并特意提及神在他患难中向他显现的经历。这一命名充满了感恩与宣告——他承认这位神是他生命的主。

  其次,筑坛是回应神的恩典。雅各的回归是对神呼召的顺服;筑坛,则是对神过往恩典的回应。他以行动宣告:我的一切都属于你,我要将荣耀归于你。

  最后,筑坛是建立生命的根基。雅各选择以神为全家的根基,不再像在示剑时那样依靠自己的算计,而是将家庭的命运交托给神。

  雅各的筑坛,反衬出我们常常在忙碌中偏离了敬拜的本质。

  敬拜沦为形式化:我们可能每周按时参加聚会,唱诗、祷告、听道,但内心却与神隔绝,让敬拜成为"例行公事",缺乏真诚的心灵相交。耶稣指责法利赛人"用嘴唇尊敬我,心却远离我",正是对这种形式化敬拜的警告。

  敬拜被功利化:我们可能只在需要帮助时才祷告,将敬拜变成"向神索求"的工具,而非"向神献上"的委身。雅各的筑坛,不是为了求神赐下物质祝福,而是为了荣耀神的名——这才是敬拜的真谛。

  敬拜被边缘化:我们总以"太忙"为借口,压缩祷告、读经的时间,将神放在"有空再说"的位置。雅各带着全家长途跋涉50公里来到伯特利,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只为筑坛敬拜——他的行动表明,神值得我们优先摆上。

  当我们意识到心灵的祭坛已蒙尘,就当像雅各一样,重建生命的祭坛。

  重建祭坛,需要回到神的同在中:我们需要每天拨出时间,安静在神面前,通过读经聆听神的声音,通过祷告倾诉心声。就像雅各特意回到他初次遇见神的地方,我们也当回到信仰的起点。一位牧师曾分享,他在忙碌的牧会生活中感到疲惫,于是每天清晨提前一小时起床,来到书房安静祷告、读经。起初他觉得困难,但渐渐发现,这段与神相交的时间成为他一天力量的源头。

  重建祭坛,需要以感恩为祭物:感恩是敬拜的核心。保罗劝勉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地祷告,凡事谢恩"。当我们细数神的恩典,心中的抱怨就会减少,敬拜的热情就会被点燃。有一位姐妹,生活并不富裕,却每天坚持记录"感恩日记",写下神在她生活中的微小恩典。久而久之,她的生命充满了喜乐,与人相处也常常传递出感恩的见证。

  重建祭坛,需要让委身成为生活:筑坛不是一次性的动作,而是持续的委身。我们的敬拜当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工作中荣耀神,在家庭中见证神。一位企业家信主后,不再将利润视为唯一目标,而是在公司中设立祷告小组,践行公平待人的原则,将部分利润用于公益事工。他说:"我的公司就是我敬拜神的祭坛。"这正是将敬拜融入生活的美好见证。

  雅各在伯特利筑坛后,神再次向他显现,赐福与他,将他的名从雅各改为以色列。这表明,当我们重建敬拜的祭坛,神必亲自降临,更新我们的生命。

  首先,敬拜带来心灵的安息。在忙碌的生活中,敬拜是我们支取力量的泉源。耶稣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当我们来到神面前,将重担交托,心灵就会获得真正的平安。就像雅各在伯特利找到了心灵的归属,我们也能在敬拜中找到安息。

  其次,敬拜带来真理的光照。在敬拜中,我们通过神的话语认识真理,明白神的心意。雅各在伯特利重新领受神的应许,明确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也能在敬拜中,清楚神对我们生命的带领,不再迷茫。

  最后,敬拜带来生命的见证。雅各的筑坛,不仅影响了他自己,也影响了全家。当我们的生命被敬拜更新,就会成为身边人的见证,吸引更多人来到神面前。正如雅各一家在伯特利的敬拜,成为他们后裔跟随神的榜样,我们的敬拜生活也能成为他人的祝福。

  结语:

  长辈弟兄姊妹,雅各在伯特利的筑坛,是信仰旅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他从一个靠自己聪明的雅各,成长为一个以神为中心的以色列。这一转变,始于洁净,成于敬拜。

  今天,我们是否也渴望像雅各一样,让敬拜成为生命的核心?是否愿意放下忙碌的借口,重建心灵的祭坛?记住,敬拜不是偶尔的仪式,而是生命的呼吸;不是外在的表演,而是内心的委身。当我们让敬拜回归生命的核心,就会像雅各一样,在神面前经历前所未有的更新与祝福。

  正如雅各即将领受神的新名与新使命,我们在重建敬拜之后,也将进入神为我们预备的全新季节。这筑坛的功课,是生命委身的起点,也是蒙福的开始。

  三、领受:坚固应许(创35:8-15)

  雅各在伯特利筑坛敬拜,这一顺服的行动为他和家人开启了蒙福的大门。正当他们在神面前重新委身之际,利百加的奶母底波拉去世了。她的离世为这段神圣的经历增添了一丝伤感,但也象征着雅各彻底告别了旧的生活阶段。

  紧接着,经文记载了更令人振奋的事:"雅各从巴旦亚兰回来,神又向他显现,赐福与他。"(创35:9)在敬拜的氛围中,在旧事物的终结之时,神亲自降临,向雅各坚固祂的应许。这一时刻,成为雅各信仰旅程中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今天,当我们像雅各一样在神面前全然委身之后,是否也期待领受神的坚固与指引?雅各在伯特利领受应许的经历告诉我们:委身之后,必有神的恩典与指引。

  神选择在底波拉离世这一特殊时刻向雅各显现,并非偶然。这表明神常在我们生命的转变时刻——无论是喜乐的还是悲伤的——向我们显现。

  首先,神的显现是对顺服的回应。雅各顺从神的呼召,来到伯特利筑坛敬拜,神就以显现作为回应。这印证了耶稣的应许:"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约14:21)当我们顺服神的旨意,神必向我们显现,让我们经历祂的同在。

  其次,神的显现是在软弱中赐力量。底波拉的离世可能让雅各感到伤感,但神的显现及时带来了安慰与力量。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在经历失落、挫折时感到软弱,但正是在这些时刻,神的恩典显得格外丰盛。祂会亲自来到我们身边,赐给我们前行的力量。

  最后,神的显现是为新使命预备。神向雅各显现,不仅是为了安慰他,更是为了坚固他,预备他承担新的使命。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转变,都是神为我们预备新使命的过程。当我们愿意跟随神,祂必在转变中向我们显明祂的计划。

  神向雅各显现时,首先赐下的是一个新名字:"你的名原是雅各,从今以后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创35:10)名字在圣经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它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品格和使命。

  "雅各"的意思是"抓住者",反映了他年轻时用诡计抓住长子名分的性格。而"以色列"的意思是"与神摔跤者"或"神的王子",这象征着他生命的转变。雅各曾在雅博渡口与神摔跤,虽然成为瘸腿的,却得到了神的祝福。如今,神正式将这个得胜的名字赐给他,宣告他不再是过去那个靠自己聪明的"雅各",而是成为与神相交、得着神恩典的"以色列"。

  改名对我们而言,也具有属灵的意义。当我们信靠耶稣基督,我们也成为"新造的人"(林后5:17)。我们的旧身份——罪的奴仆、世界的俘虏——被新身份——神的儿女、基督的门徒——所取代。这并非意味着我们的过去被抹去,而是我们的生命被神更新,拥有了全新的品格和使命。

  神不仅赐给雅各新名字,还再次坚固了祂的应许:"我是全能的神。你要生养众多,将来有一族和多国的民从你而生,又有君王从你而出。我所赐给亚伯拉罕和以撒的地,我要赐给你与你的后裔。"(创35:11-12)

  首先,应许的核心是神的全能。神开头就说"我是全能的神",这是应许的根基。无论环境如何,无论我们的能力如何,神的全能保证了祂的应许必能成就。我们常常在面对困难时怀疑神的应许,但神的全能告诉我们:没有任何事能拦阻祂的计划。

  其次,应许的内容是后裔与土地。这一应许不仅关乎雅各个人,更关乎整个以色列民族的未来,甚至关乎耶稣基督的降生——祂是雅各的后裔,是"多国的君"(赛9:6)。神的应许往往超越个人,指向更广阔的救赎计划。

  最后,应许的本质是信实与不变。神向亚伯拉罕、以撒、雅各重复同样的应许,表明祂是信实的神,祂的话语永不改变。"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24:35)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神的应许始终坚定,这是我们信心的根基。

  面对神的显现和应许,雅各做出了回应:"雅各便在那里立了一根石柱,在柱子上奠酒,浇油。"(创35:14)

  首先,立石柱是纪念神的恩典。石柱象征着神的应许和同在,是雅各信仰的见证。他希望后代能够记住,神曾在这里向他们的祖先显现、赐下应许。我们也当常常纪念神的恩典,通过祷告、读经等方式,将神的作为铭记在心。

  其次,奠酒浇油是献上感恩与敬拜。在圣经中,奠酒和浇油是献祭的一部分,表达对神的感恩和敬畏。雅各以这样的方式回应神的恩典,表明他的敬拜是发自内心的,是对神应许的信靠。我们的感恩也当通过具体的行动表达出来,让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成为对神的敬拜。

  长辈弟兄姊妹,雅各的经历对我们今天的信仰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首先,我们当在敬拜中遇见神。敬拜是遇见神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重视聚会、祷告、读经等敬拜生活,在其中寻求神的同在。只有当我们常常在神面前敬拜,才能领受祂的指引和恩典。

  其次,我们当接受神的更新。我们也当愿意放下过去的旧生命——自私、骄傲、软弱——接受神的更新,活出新造的生命。这需要我们常常省察自己,依靠圣灵的力量改变自己。

  再次,我们当信靠神的应许。神的应许是我们信心的根基。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当相信神的话语必能成就。"因为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路1:37)我们要将神的应许记在心里,在试炼中持守信心。

  最后,我们当以行动回应神。我们也当以具体的行动回应神——奉献自己的时间、才干、财物,服侍神和他人,让信仰成为生活的见证。

  结语:

  雅各领受了神的显现、新名字和坚固的应许,这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他不再是那个靠自己聪明的雅各,而是成为被神使用的以色列。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当我们在神面前全然委身之后,神必向我们显现,赐给我们前行的力量和方向。

  今天,我们是否也愿意像雅各一样,接受神所预备的新身份?是否愿意在生活的转变中,信靠神的应许,跟随祂的指引?记住,神的恩典够我们用,祂的应许永不改变。

  雅各领受应许之后,便带着神的祝福继续前行。他将与哥哥以扫再次相遇,经历神的和平。这就是我们下一部分要分享的内容:和好,彰显神的和平。

  结论:

  长辈弟兄姊妹,今天,我们跟随雅各的脚步,经历了从洁净到敬拜,再到领受应许的属灵历程。这不仅仅是一段古老的圣经故事,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一个人在神面前的光景。

  雅各的伯特利,是他遇见神、被神更新、领受应许的地方。那么,我们的"伯特利"在哪里?

  它不在遥远的迦南地,也不在某个特定的地理坐标。我们的"伯特利",就是此时此刻我们与神相遇的心灵空间。它是我们安静祷告的时刻,是我们默想圣经的瞬间,是我们全然降服、将生命交托给神的决定。

  雅各的伯特利之旅,给了我们三个宝贵的提醒:

  1.洁净是遇见神的前提:雅各一家若不除掉外邦神像,就无法在伯特利遇见神。同样,我们若不除去生命中的"偶像"——那些占据我们心灵、取代神位置的人和事,就无法真正来到神面前。愿我们像雅各一样,有勇气省察内心,除掉贪婪、骄傲、私欲等一切拦阻我们与神相交的东西。

  2.敬拜是委身的表达:雅各筑坛的行动,是对神全然委身的宣告。我们的敬拜,也不应是空洞的仪式,而应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与顺服。愿我们重建心灵的"祭坛",让敬拜成为生命的核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彰显对神的爱与委身。

  3.应许是前行的力量:神在伯特利向雅各坚固应许,成为他前行的力量。今天,神的应许同样临到我们——祂是全能的神,祂必与我们同在,祂的恩典够我们用。愿我们信靠这些应许,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偏离神的道路。

  长辈弟兄姊妹,雅各的故事告诉我们,神总是在寻找愿意向祂回转的人。祂不看我们的过去有多糟糕,也不看我们的能力有多有限,祂只看我们是否愿意来到祂面前,像雅各一样,带着一颗谦卑、顺服的心。

  今天,就是我们的"伯特利"时刻。神正在呼唤我们,邀请我们来到祂面前,经历生命的洁净与更新。不要让忙碌的生活挤占了与神相交的时间,不要让世俗的诱惑蒙蔽了我们的眼睛,不要让过去的失败束缚了我们的脚步。

  正如雅各从一个靠自己聪明的"抓住者",转变为一个被神使用的"以色列",神也渴望在我们身上成就同样的工作。祂要更新我们的生命,赐给我们新的身份,坚固我们的信心,带领我们进入祂为我们预备的美好未来。

 

赞一下: ]

猜你喜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