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章:但支派生命带来的思考
 
从但支派带来的思考
文:小方舟
经文:士18:1
《士师记》记载的是神的子民进入迦南地的适应期,约有150-200左右,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非常混乱的年代。那时,神子民遇到难处时,神就兴起一些的士师们来帮助他们脱离困境。士师就是民族英雄,属于地方性的首领,也就是军事人才,士师们所带来的复兴只是短暂的。百姓们因为没有称职的领袖来带领他们真正脱离困境,所以,导致他们信仰上、道德上、生活上很败坏,周而复始的犯罪。没有信心,没有勇气,是当时以色列民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支派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但支派不相信神,没有信心去争取应许之地中的产业。他们一步步地走向堕落,直到消失,这实在惋惜。但支派为何会落入到这样的光景当中?这给今天的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一、 体贴肉体,导致仇敌欺凌
在这章经文当中,一开篇就提到但支派,作者用一节经文描述他们的光景--"仍是寻地居住"。为什么寻地居住?是因为他们没有分到土地吗?当然不是!我们先来查一下但支派的踪迹,就会得到答案。在以色列民进入迦南地时,约书亚就遵着神的吩咐把土地分给每个支派了,但支派确实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书19:40-48),他们是有产业的。我们再把圣经翻到《士师记》1章就会看到,但支派却被亚摩利人逼 -/迫,只能住在山地,不允许住在平原(士1:34-35)。由此可见,他们起初是分得土地的,而是后来又失去了这份产业,最后还是约瑟家胜了亚摩利人。
这里说:"但支派的人仍是寻地居住,因为到那日子,他们还没有在以色列支派中得地为业。(1节)"也就是说,"寻地居住"是但支派一直过得日子,他们一直过起了流浪的生活,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地业。这是与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体贴肉体才导致仇敌欺凌。"体贴肉体"是指一个人在生活中以自己的肉体感受和欲望为中心生活,忽视或违背神的旨意和圣灵的引导。这种行为强调个人的欲望和舒适,而不是遵循神的律法和圣灵的指引。《士师记》中非常著名的一个人叫参孙,他是个令非利士人闻风丧胆的一个人。神赐予他很大的能力,与他同在,赐他力量,但是他体贴肉体,我行我素。我们从他的生活中就可以看出体贴肉体导致失败,始终脱离不了情欲的生活。参孙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也是以悲剧结束。所以,我们会发现,但支派的失败的原因就是体贴肉体。
但支派的生活方式就像今天属肉体的基督徒,顺着情欲生活,不愿顺从圣灵引导和受圣灵约束。导致常常被仇敌(撒旦)欺凌,不得安宁。问题解决了,马上又出问题了,始终走不出困境,无法过得胜的生活。圣经告诉我们:"体贴肉体的就是死,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罗8:6)"体贴圣灵,就是听从主的话,按照主的旨意行,就会有生命,并得享平安。这值得我们深思。
二、 不思进取,导致失地为业
在那个年代中,人丁兴旺是强盛的象征。但支派是不是人数稀少呢?当然不是!在《民数记》中的两次人口普查中,但支派的人数都是位列第二,仅次于为首的犹大,是一个人丁兴旺的支派。摩西曾预言:"但为小狮子,从巴珊跳出来。(申33:22)"这"巴珊"指的是神的山,而狮子是强大的象征。不仅如此,但支派还是个满有恩赐的支派,据《出埃及记》38:23节记载:"与他同工的但支派中亚希撒抹的儿子亚何利亚伯,他是雕刻匠。又是巧匠,又能用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和细麻绣花。"还有《历代志下》2:14又记载:"但支派一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是推罗人,他善用金、银、铜、铁、石、朱红色线与细麻制造的各物,并精于雕刻又能想出各样的巧工,请你派定这人,与你的巧匠和你父我主大卫的巧匠一同做工。" 但支派是以能工巧匠著称的支派,他们有恩赐,他们的心灵手巧是全民中出了名的。他们并不弱,失去土地的原因是因为不思进取。
什么叫不思进取?就是得过且过,没有上进心,不考虑未来,或者说是一种安于现状的状态。就好像现在有一个词:"躺平",不考虑未来,有难处再说。这很想教会中的一些不想追求成长的基督徒,就是不追求,所以就常常被仇敌搅扰。可能但支派一开始感觉没什么,可时间长了,就慢慢失去了战斗力。要知道,基督徒从得救的那天起,就已经进入了争战当中。我们应该作基督的精兵。仇敌不会因为你没惹它,它就会放过你。基督徒没有不争战的理由,不争战就是这样的光景。
作为基督徒,应该做基督的精兵,为了神量给我们的祝福而争战。诗人大卫说"用绳量给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处;我的产业实在美好。(诗16:6)"神的祝福不是打了包扔给人的,这祝福是需要人自己去得的。不思进取的心会失去神早已预备要给我们的祝福。就如但支派,得到了神给他们的应许之地,他们的产业是神早已量给他们的,坐落在佳美之处。只可惜,他们失去了这美好的福分。
三、 偏离正路,导致失福无份
在《启示录》新天新地中,又重新出现记载十二支派,但已经没有但支派的踪迹。也就是说,但支派不仅失去了地上的福分,连天上的福分也失去了。他们是彻底地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神不给悔改的机会?如果人真的意识到危机感,悔改归向神,神是愿意给任何人回转机会的。但他们一直不会改。就在这一章的27-31中记载,但支派抢夺了别人的地,后取名叫但。也就是说,他们有了自己的土地,是抢夺来的。他们为什么去抢夺别人的土地?这里有一个词叫"安居无虑"说明了他们的特点。原来神给他们的是山地,"山地"在圣经中代表着保障,但他们弃绝了。他们自己感觉"拉亿"比较好,因为这里活着不用那么累。但是,拉亿这地方虽安稳,但是个偏僻的地方,没有保障。你看!他们杀拉亿人的时候,没有人搭救,因为离西顿远。就是说,这些人被他们屠杀时连报信求救都赶不上。后来,以色列国一分为二,北国被亚述帝国灭亡,第一个遭殃的就是但支派。他们起初如何掳掠别人的,到最后也如何被仇敌所掳掠。
但支派越走越偏,除了生活上不思进取,更为严重的是拜偶像,这导致他们彻底失去天上的福分。他们一直到"遭掳掠的日子"都在拜偶像,也就是说,他们至始至终没有脱离过偶像崇拜。他们不再以耶和华为业,而是以偶像为业。北国以色列国王耶罗波安要带领全国拜偶像,考虑到地理因素的原因,选择的两个地点,其中一个就是但支派的地方,因为没有一个支派比但支派更会拍手欢迎那金牛犊的到来。再加上拉亿是最靠近外邦的地方,受外邦人的影响,他们彻底的远离了神。他们的思想很前卫,放纵情欲,与外邦人通婚,加速了他们灭亡的速度。就这样,这但支派一步步地走向堕落和毁灭,以至于后来在圣经中几乎再无消息。
结语:
我们从但支派身上看到,他们虽然人数众多,满有恩赐,但缺少建树和进取心,同时也利用自己世俗化的聪明驱难避易,他们逃避神的心意和呼召另谋出路。在面临困难时不能胜过,而是用巧计和自己的办法暂时解决问题,给未来消失埋下隐患。他们一次次地突破那本该设好的底线,他们一次次的迁移,最终酿成大祸。
弟兄姐妹,但支派的经历留给我们深深的思考。我们是不是这样的人呢?你会不会觉得过属灵生活很繁琐?有很多事我们不可以做,这是不是活得太约束?当仇敌来搅扰我们时,我们是鼓起勇气努力争战,还是得过且过?大卫说:"耶和华是我的产业,是我杯中的份,我所得的,你为我持守。(诗16:5)"神愿意给人祝福,神早就预备量给我们基业,实在美好,坐落在佳美之处。问题是,我们能持守住这份祝福吗?圣经说:"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太13:12)"这就是属灵的原则。
但愿我们不要像但支派,体贴肉体导致失地无业,又因偏离正路导致失福无份。愿我们都能起来争战,有力量来赶走生命中的仇敌,去得那上好的福份。阿们!
【作者简介】 小方舟:原名吴建梅,雅博网编辑。江苏省连云港灌南人,江苏神学院本科毕业。自幼爱好文学、写作,信主前曾在电台、报刊等发表过文章。1999年8月31日信主加入教会并参与事奉至今。信主后立志为主写作,希望通过文字来牧养,使更多人得益处。
 
            
    	 
             
             
            